正文 第16章 別讓生活貧窮禁錮了精神(2)(2 / 3)

全力以赴、力求完美的精神對人生的影響無可估量。

失之毫厘,差之千裏。平庸和優異、一般和最好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別。無論是在思想上,還是在日常的生活中,無論為莊稼鋤草,還是為國家立法,始終嚴格要求,我們就會有一種向上的精神。這是意誌薄弱、目光短淺的人所缺少的品格。

隻要對自己所做的一切精益求精,頑強奮鬥,終究會磨煉出超人的才華,激發出那潛在的高貴品質。

這種力求完美的精神主宰了心靈,滲透進個性中會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和氣質。做事臻於完美的人有一種寧靜致遠的氣質,他不會輕易放棄堅守的信念;他無所畏懼,敢於麵對這個世界,因為他問心無愧,與虛假無緣,他已竭盡全力,力求至善。

這些品質將給你一種自我實現的滿足感。那些三心二意、作風散漫的人永遠不會體會到。當一個人因為能把一件事做得盡善盡美而激動不已時,當一個人心安理得地欣賞著自己的所作所為時,這是一種真正的快樂,真正的成功!這種成就感能夠促使你的各種才能得到最完滿的發揮。它會激發你的心智、陶冶你的情操,增強你的體質。

這就是成長。高貴的品質才是人生的最寶貴的財富。

5金錢隻是達到目的的工具

你如果要做一個快樂的人,切切記著:金錢不是萬能的,隻是用來達到目的的一種工具罷了。

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什麼地方,人總是要爭權奪利的,所以每一個人都崇拜權力在過去,人們崇拜權力的對象不一,有的為豐收而禱告,有的為美麗或聰明而禱告。頭腦簡單的野蠻人所崇拜的權力,是射箭能夠直射到野獸心髒的本領。普通的美國人所崇拜的權力是能有巨款存入銀行,能加入一種消費很大的俱樂部,能駕馭速度最快的汽車。

把金錢當作權力的來源而崇拜,這在一些國家裏,幾乎達到了舉國若狂的程度。歐洲各國的人民,除希望生活和平與安靜以外,別無他求,隻有美國人是如此熱衷於金錢。美國人追求萬能的金錢,正好像哥倫布冒險尋覓新大陸一樣。財神在從前,絕沒有像現在似的受人狂熱的信仰和崇拜。

隨便問一個小孩:“你有低劣的心理嗎?”他會望著你呆笑,因為他不懂得你說的是什麼;但是,你如果問他:“你將來大了,希望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呢!”那他就會告訴你:“我要做一個救火員!”因為他的心目之中,早已給喧噪的救火車的光榮,英雄一般的救火員所感動了。在這個小孩看來,威嚴地坐在“叮當叮當”的救火車上,衝散路上各種普通的車輛,那救火員實是達到了人類最偉大事業的高點。所以他要做救火員,因為在他看來救火員是有著代表最高權力的光榮的。

當柏克在英國議院裏發表他的著名的關於殖民地的自由的演說時,他說道:“自由是人人生來俱有的,不過各人需要自由的目的不同罷了。”他這篇演說是代表美洲的殖民地人民要求言論和出版的自由,信仰的自由,以及抗議無理的捐稅而發的。所以他說:有些人隻要求言論和出版的自由權利;有些人隻要求用任何方式,在任何地方,崇拜上帝的自由權利;還有些人認為對於中央政府的開支,不能說一句話的,就不願拿出稅款來。

這些話的原則,實可以適用於權力。有些人認為,“心地和平’的價值,比世間一切財物的價值都高;有的寧願受大學的教育,而不願擁有紐約的一半;還有些人以為“愛”

就是權力,倘能得到人家的愛,其價值就在西印度群島的財富之上。

美國是世界上“金錢萬能”國家的先鋒隊。它向來沒有世襲的權力,所以美國人,隻要努力工作,善於經商、賺錢,有了錢,就可變為有權力者了。因為有了錢,一切名譽、地位、安全、快樂都可以得到。所以在當初,金錢還不過是用它來達到權力的目的一種工具而已,後來卻本末倒置,就認金錢本身為權力者了。

達到目的的工具,一變而為目的本身時,你就陷入苦難的境地而不能自拔了。因為在當初,用金錢來達到權力的目的時,金錢是一種工具,所以大家容易獲得它。現在,你既以它為目的,你就非但失去了原來的目的——社會的名譽、地位、安全、快樂、權力等等——而且也失去了你的工具——金錢——因為金錢變成了你的目的時,就變成了你的主人了,而在人類的曆史之中,金錢是最無情、最殘酷的駕馭奴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