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長歌:有趣的海洋生態與文明29(1 / 3)

第五章 新鮮有趣的海洋故事

日,付給大木師傅雙份工錢外加

一個大紅包。大木師傅先按五行

用五色彩條捆紮好用來做船眼珠

子的銀釘,再用銀釘把船眼嵌

釘到船頭,然後用紅布蒙上眼

睛——封眼。待新船下水時,由

船主揭去紅布,敲鑼打鼓放鞭炮,

此為啟眼;然後,焚香燃燭,鳴

放爆竹,披紅帶彩,新船赴水,

遨遊海洋。

長途旅行的大馬哈魚靠什麼導

航識家呢?科學家試驗表明,它是

靠嗅覺導航的。

美國科學家曾做過有趣的試驗。

在距離西雅圖灣24千米的地方,有

一條Y形小河,每個河汊中都居住

著一個大馬哈魚的家族。當這一年

大馬哈魚返故鄉時,科學家們捕撈

了一些魚,給其中一半魚的鼻子塞

上了棉花,並在魚體上做了標記,

然後把所捕撈的魚在小河汊下遊放

掉。結果,被塞住鼻孔的魚東碰西撞,

找不到出生地了;而未被塞住鼻孔

的大馬哈魚卻順利地返回了。

時溫耐寒兩相宜

1936年的一天,法國旅行家安

讓·雷普乘船漫遊北太平洋。航行

途中,突遇狂風,小船被打翻,他

被掀進大海。雷普在波濤中掙紮著,

最後被浪卷到千島群島的伊都魯普

島上。

此時,饑腸轆轆的雷普,慶幸

捆在身上的炊具袋還沒被風浪卷走。

他支起小鍋,四下尋覓著食物,在

不遠的小河中漂浮著幾條肚皮朝天

的“死魚”。雷普如獲至寶,連忙

把魚撈起,下鍋煮起來。煮了一會

兒,揭開鍋蓋一看,不禁大吃一驚:

鍋裏的魚竟然活了!正在鍋裏搖頭

擺尾遊泳呢!他用手試了一下鍋中

的水溫,估計最低也有50℃,死魚

怎麼能煮活呢?

原來,這個小島是座火山島,

火山口是個小湖泊。由於火山活動,

湖水變熱,水溫高達63℃。在溫度

這樣高的水中,竟有一種小魚生活

著。它們在熱水中生活慣了,一到

溫度稍低的水中,就會凍得“不省

魚事”。雷普把它們放在鍋裏一煮,

魚就活了。

水生家族中不乏這種“耐溫將

軍”。像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小鱂魚

就生活在52℃的溫泉中。在中國雲

南48℃的溫泉中,也有魚類生活。

據資料記載:在肯尼亞的列夫脫山

穀穀底,有一個馬加迪湖,那裏水

溫高達80℃~120℃,卻生活著小

羅非魚。

魚類究竟能耐多高的溫度?有

兩位法國學者用絢魚、鯰魚、丁鮭

魚和鰻鱺做實驗,發現它們在溫度

為73℃~75℃的水中生活得十分自

如;當水溫升到93℃時,它們的呼

吸就受到了影響;到99℃時,魚體

失去平衡;溫度再往上升到106℃

時,魚兒昏迷,在113℃的水溫中

才死去。

1988年9月,在離美國奧列根

海岸300多千米的海域,科研人員

乘坐潛艇在2700米深的海底,發現

了一個熱泉,熱泉噴出的水溫高達

400℃。使科研人員大為吃驚的是,

在那麼高溫的水中,居然生長著一

些生物,其中有管蟲、細菌和巨大

的蛤類。這一發現,推翻了生命不

能存在於沸點以上高溫中的結論。

科學家們還發現,如金槍魚、

鮪魚、青鮫魚,它們的體溫竟比水

還高。原來,一般魚類是由靜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