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跟外界環境保持密切接觸。加強與親朋好友和同仁的交流和交往,生活上對父母兒女和配偶多加關懷和照顧,把握與人交流跟與電腦交流的不同,積極協調人際關係,營造和諧寬鬆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③密切關注健康。一旦發現視力障礙、肌肉勞損或心理上的問題,應及時采取措施,如調整工作,向醫生求助,以阻止病情發展,爭取早日恢複健康。
17驅逐健康的無形殺手——不良情緒
令人不愉快的、痛苦的、煩惱的、憂鬱的、壓抑的、急躁的、憤怒的不良情緒,對人的心理和身體有著負麵影響。在壞情況下時間久了,人的生存質量將受到嚴重影響。
淡化使自己產生不良情緒的事件,讓自己看開點。凡事若深陷其中,定會遮蔽人的視野,讓人隻見眼前的煩惱而不見大千世界中的種種美好,所以遇事不可陷得太深。
牢記世上最值得珍惜的是健康。為了身心的健康,把健康的無形殺手——不良情緒堅決驅逐出去。
憤怒的情緒可以使人具有攻擊性,使人喪失理智,還嚴重影響人的健康。人在憤怒時,交感神經興奮,體內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分泌增多,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強行製怒的結果是將這種積蓄的能量強壓在體內,可能在短時間內衝破某一堤壩使人突發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可能因長時間和蓄積而損害身心健康。
急躁的情緒可能使人敏感,心情不穩定,做事匆忙,心理壓力增大,有心腦血管病症的人當中,大約70%是屬於長期處於急躁、不穩定的情緒中的人。
據醫學專家考證,心情長期抑鬱的人,易患高血壓、糖尿病、潰瘍病、皮膚病。心情壓抑的成年人中,死於中風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出50%。
長期處於緊張狀態的人,易患齲齒、口腔潰瘍、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消化係統疾病、皮膚病、神經官能症、支氣管哮喘、癌症、婦女月經失調。
長期壓抑、畏懼、苦悶的人,由於緊張狀態抑製了體內免疫反應,阻止了抗體的形成,因而容易誘發癌症。
長期處於自卑、孤寂精神狀態中,大腦皮層處於抑製狀態,中樞神經係統處於麻木狀態,體內各器官缺乏相應的調節,內分泌係統、免疫係統不能正常發揮作用,會使人的生理發生變化,如記憶力減退、抗病能力下降、食欲不振、反應遲鈍、乏力、焦慮、早衰,甚至可能使性功能下降。
不良情緒帶給人的傷害不僅僅是生理上的,它還可能對人的形象、自信心、意誌力、信念造成種種不良影響。
因此,人們應該關心自己的精神狀態、心理反應,就像人每天攬鏡照容顏、穿好衣服還要看了正麵看背麵惟恐有不協調之處一樣。關心自己的心理狀態,是愛惜自己、珍惜生命的一項內容。
情緒不好時,切勿圖一時之快而傷害他人,傷了朋友同事的和氣。有一句話是這樣提示人們的:“退一步海闊天空。”
不同的人對情緒有不同的把握力,這需要理智,需要修養,也需要藝術。多讀讀有關書籍,多談談有關感悟,生活會助你成熟,成功地驅逐不良情緒。
18精神因素:中年人的健康大敵
中年人應放下心理負擔,積極主動地鍛煉身體、參加各種適合自己的體育運動,不要為眼前的某些困難和不適所困擾,用開朗的心情迎接每一個早晨。隻有這樣,才能使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如果擁有夠用的金錢、朋友、興趣、精神生活和健康,便是人生的大富翁。”對於這句話大家普遍都是持同意態度的。
但21世紀的今天,許多人麵臨更多的卻是壓力。嚴重的壓力,可以整垮一個強健的身體,可以使一個人在一夜之間蒼老20年。就算壓力沒有那麼嚴重,如果長期持續下去,也會引起很多疾病,譬如胃病、高血壓等;另一方麵還可造成身心失調症、神經衰弱、憂鬱症等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