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抑鬱症患者怎樣進行自我調適治療
抑鬱的人常常將自己封閉在孤獨之中,他們寡言少語,內向自卑,常伴有焦慮和軀體不適的障礙,為此在生活中必須加以防範與消除。
抑鬱情緒是人類健康的大敵。
抑鬱的人的一般性格就是無法從心底湧現欲望,做什麼事都無法產生積極的情緒,對於將來不存希望,非常悲觀,具有強烈的厭世感。在人際關係上也非常質樸、消極,自己不會主動接觸他人;自卑感強,覺得自己的能力比他人低,沒有價值,封閉自己。
在這種消極情緒的籠罩中,抑鬱者自己也常感到內心的痛苦,如不注重調節,勢必會對身心的健康帶來嚴重的危害。
(1)一般症狀
抑鬱者大多缺乏心靈的能量、氣力、活力;沒有食欲、性欲,因為失眠症而便秘;有頭痛現象,經常覺得心情不愉快;對於所有事物都朝壞的一麵解釋,自己使自己痛苦;把失敗看得比成功更關係重大,會因一點點失誤而煩惱。
這種抑鬱狀態在遭遇工作失敗、公司倒閉、解雇、骨肉至親死亡或家庭問題的打擊時,較容易出現。短則隻有幾天,長則數個月,慢慢才會恢複。如果精神上的打擊無法療治,抑鬱狀態持續一年以上時,就屬於病態,必須進行治療。
大致上,自殺都是在抑鬱狀態時發生的。尤其是在工作場所和家庭中負起最重之責任的年紀(2)改善方法①改變生活習慣。
早睡早起,做輕鬆的慢跑,流點汗水;稍微提早出門;到達公司,還沒有開始上班之前,花點時間看看報紙;將工作目標或處理件數等稍微降低,對於工作結果要有一種滿足感;對計劃要有餘裕,不要緊逼自己。
盡可能參加一些研修會或演講會,聽有活力的人說話,或是和活動積極的親朋好友會餐,接受一點刺激。當然,本身無法展現這種行動的原因是抑鬱性的問題。但即使真的不想做,也必須行動。
起床前或上床的時候,養成在腦海中鮮明地想像自己開朗、積極地工作,與他人相遇,談話,或是進行運動等狀況的習慣。
②暫時或完全放棄目前進行的工作。
身心暫時遠離這一切,進行休養,使心靈能量充電;均衡地計劃運動和休養,完全不要考慮工作;借助閱讀,補充心靈的營養。
在能夠讓你悠閑、放鬆,氣候較佳的土地上,能夠充實心靈的能量。這時光是自己還不行,必須有可以和你共同生活的人。絕對不要斷絕與外界的接觸,要充分了解社會的動向。此外,也要訂立今後的目標,想做的事自然就會產生。也就是說,通過休養,找出人生的意義,而且積極地活著,自己建立生存的喜悅及目標——任何一點小事都可以,希望自己在人生中留下些什麼,不論吟詩、繪畫,或是寫自傳、做雕刻品等都可以。總之,一定要擁有生存的意義,才是克服這種疾病的不二法門。
③心中不要存著不滿。
多想想比自己更不幸的人,就會知道自己現在夠幸福了。正所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隻要持有這種態度,就能擁有心靈的餘裕。生活方麵擁有基本生活的物質條件,精神非常豐富,對自己的工作、生活、家庭都非常滿意。對現在的生活方式應該感謝,就算有些不順暢,也不必在意,懷著感激之心。遭遇任何難題、不快或困難時,要積極地自行處理;如果是實在辦不到的事,就要放棄。經常進行心靈的整理,不要讓擔心的事積存下來。要避免積存負麵的情緒。可以利用手冊,將應該處理的事全寫下來,再一一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