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成與敗:夢想的岔路口(2)(2 / 3)

本田是個窮學生,經常逃課,他憎惡正規的教育。但他偏愛試驗,富有啟發性的實驗課學得最好。他一直喜歡機器和機械裝置,當兒時第一次看到汽車時,他陶醉了,正如他自傳中的一段所展示的那樣:

“忘掉了一切,我跟在車後跑,……我很激動,……我認為正是那時,雖然我僅是個孩子,總有一天我將自己製造汽車的思想產生了。”

那時,他並不知道自己將不僅僅擁有這樣一部機器,而且將成為生產它們的工業巨頭之一。

本田注定比其他人更能改變摩托車和汽車工業。在20世紀50年代早期,本田公司終於擠進了擁擠的摩托車行業。在5年內打敗了250個競爭對手,使他實現了兒時的製造更先進的汽車的幻想。

本田承認他犯有錯誤,正如他在密歇根技術大學接受博士學位的演講中表明的那樣:

回首我的工作,我感到我除了錯誤、一係列失敗、一係列後悔外什麼也沒有做。但是有一點使我很自豪,那就是我從未在困難麵前退縮,哪怕隻有1%的希望。

希望是黑暗中的燈光,雖然有時火光微弱,但是隻要我們用心堅持,不讓它熄滅,那麼,它一樣可以照亮我們前進的方向。

7成功的人不怕失敗

很多人都害怕失敗,怕犯錯誤,怕自己做錯事,怕結果不完美,所以幹脆放棄嚐試。結果呢?他們縮手縮腳,什麼也做不了,坐下來等待,所以失去了開創幸福人生的能力,讓那輛通向成功的列車白白從身邊馳過。

怕失敗的人,實際上絕不可能成事,因為他從沒嚐試過任何可能,也從未給過自己成功的機會。隻有你親自動手嚐試,體驗你從未經曆過的事,你才能成功、進步。實際經驗多了,成功的機會自然會多。隻有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裏,並持之以恒地努力奮鬥,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成功的人都知道,所有的事情不會都盡如人意。人生的旅途中,跌跤的事時時都會有。你可能試了半天一無所成,也可能努力半生,卻得不到你想要的結果。

你可能沒爭取到夢寐以求的工作,也許該加薪的時候卻沒加,也許明明要談成的訂單砸了鍋,也許最大的客戶棄你而去,事情總有美中不足。出差錯的時候,你一定會非常沮喪!

任何一個成功的商人,也不可能談成每一個項目,再優秀的球員也不可能每場球隻贏不輸。

失敗隻是人生的一部分,沒什麼大不了的,每一個走向自己理想的人,都應該具有遭遇失敗的心理準備。最重要的是:失敗之後,你的下一步做什麼?

有一位朋友曾說,失敗是人生的正常狀態。他說,在每一次選擇之前,他都會把失敗的因素考慮在內。當他講出這番話的時候,包含了他多年的人生體會。

好多年以前,這位朋友是一家國有餐飲公司的總經理,他培養了許許多多部門經理,他把他的經營理念全部傳授給他們,他把自己通過實踐總結出來的經驗告訴他們。後來,也是這些由他一手培養起來的人與他分庭抗禮,他們用他傳授的辦法與他競爭,最後將他經營的酒店擠垮。經過了短暫的陣痛之後,朋友又重新注冊了一家酒店,他雖然總結了過去的教訓,但他依然坦誠對待每一個員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酒店的生意更加興隆。

每當說起這些往事的時候,這位朋友很豁達地說:“商場如戰場,而人性中本來就含有一種可變的成分。”他說:“我不會指責任何人有負於我,我想在做這件事之前,就該把人性中可變的成分考慮在裏麵。人生是一連串‘嚐試’與‘犯錯’的實驗過程。在我們學會某件事之後,接著就輪到自己試著去做了。第一次我們或許不會有理想的結果,所以我們第二次嚐試、第三次、第四次……練習次數愈多,成果就愈好。之後,我們再開始向更高難度挑戰。每一次成功,就把我們的標準加高一層,事成之後的滿足感也就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