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成與敗:夢想的岔路口(2)(3 / 3)

隻有這樣,我們才會把眼光放高一些,超越我們的競爭者。之後我們再做嚐試,鞭策自己不斷地向更高的境界努力再試一次。

失敗和成功一樣,都是人生的插曲,就像輸與贏,也是生活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去思考,要如何才能不在同一個地方跌倒。

正因為如此,我常覺得成敗是一體的。有了失敗我們才能獲得個人的成長與突破。失敗讓我們看到了自己的弱點與缺陷,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

想要達到你的目標,滿足你的渴望,實現你的夢想,你一定要付諸行動。

失敗是你嚐試做某件事卻得不到理想的結果,怕失敗則是另一回事。這種恐懼,很可能讓你動彈不得,一事無成,抱憾終生。

隻有努力去做,才能讓你精益求精,偶爾的失敗隻是必經的過程。成功的人不怕失敗。

8失敗與成功是辯證的統一體

成功伴著失敗,失敗伴著成功,人本來就是失敗與成功的統一體。人的一生,猶如簇簇繁花,既有紅火耀眼之時,也有暗淡蕭條之日。麵對挫折或失敗,既不要憂悲,也不要自暴自棄,把厄運羞辱看遠些,看開些。

人生無坦途,在漫長的道路上,誰都難免要遇上厄運和不幸。人類科學史上的巨人愛因斯坦,在報考瑞士聯邦工藝學校時,竟因三科不及格落榜,被人恥笑為“低能兒”。小澤征爾這位被譽為“東方卡拉揚”的日本著名指揮家,在初出茅廬的一次指揮演出中,曾被中途“轟”下場來,緊接著又被解聘。為什麼厄運沒有摧垮他們?因為在他們眼裏始終把榮辱看做是人生的軌跡,是人生的一種磨煉。假如他們沒有當時的厄運和無奈,也許就沒有日後絢麗多彩的人生。

19世紀中葉美國有個叫菲爾德的實業家,率領工程人員,要用海底電纜把“歐美兩個大陸連接起來”。為此,他成為美國當時最受尊敬的人,被譽為“兩個世界的統一者”。在舉行盛大的接通典禮上,剛被接通的電纜傳送信號突然中斷,人們的歡呼聲變為憤怒的狂濤,都罵他是“騙子”、“白癡”。可是菲爾德對於這些毀譽隻是淡淡地一笑。他不做解釋,隻管埋頭苦幹,經過6年的努力,最終通過海底電纜架起了歐美大陸之橋。在慶典會上,他沒上貴賓台,隻遠遠地站在人群中觀看。

菲爾德不僅是“兩個世界的統一者”,而且是一個理性的戰勝者。當他遇到難以忍受的厄運時,通過自我心理調節,然後做出正確的選擇,從而在實際行為上顯示出強烈的意誌力和自持力,這就是一種理性的自我完善。

人要有經受成功、戰勝失敗的精神防線。成功了要時時記住,世上的任何一樣成功或榮譽,都依賴周圍的其他因素,決非你一個人的功勞。失敗了不要一蹶不振,隻要奮鬥了,拚搏了,就可以無愧地對自己說:“天空不留下我的痕跡,但我已飛過。”(泰戈爾語)這樣就會贏得一個廣闊的心靈空間,得而不喜,失而不憂,把握自我,超越自我。

成敗是一個辯證的統一體,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正確地對待,便可把握自我、超越自我,從而擁有一片廣闊的心靈空間。

9失敗是走向更高地位的開始

世間真正偉大的人,對於世間所謂的種種失敗,絕不失去鎮靜,更不會失望,他們的自信精神依然存在,這樣的人能夠把失敗作為一個跳板,從失敗中崛起,從而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在狂風暴雨的襲擊中,那些心靈脆弱的人惟有束手待斃。

許多人要是沒有遇到逆境,他們是不會發現自己真正的強項的。他們若不是遇到極大的挫折,不遇到對他們生命巨大的打擊,就不知道怎樣煥發自己內部貯藏的力量。因此,從這一意義上來說,我們歡迎失敗的到來。

其實,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失敗,除非你自己如此認定。那種經常被視為是失敗的事在實際上也隻不過是暫時性的挫折而已。事實上,這種暫時性的挫折是一種幸福,因為它會使我們振作起來,調整我們的努力方向,使我們向著不同的但更美好的方向前進。每一次當我們做出嚐試但沒有成功時,不必太在意,至少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一些東西而有助於達到最終的目標。當你試過一種方法但卻行不通時,換另一條路走。你若是能認為挫折隻不過是經驗的學習,那麼你一生中成功的次數將遠勝過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