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一個人卻回信給羅納說:“你對我公司的想像完全是錯誤的。你實在很愚蠢。我一點都不需要文書員。即使我真需要,我也不會雇用你,你連瑞典文也寫不好,你的信中充滿錯誤。”
羅納收到這封信時,氣得暴跳如雷。這瑞典人居然敢說他不懂瑞典話!他自己呢?他的回信才是充滿錯誤。於是羅納寫了一封足夠氣死對方的信。可是他停下來想了一下,對自己說:“等等,我怎麼知道他不對呢?我學過瑞典文,但它並非我的母語。也許我犯了錯,我自己都不知道。真是這樣的話,我應該再加強學習才能找到工作。這個人可能還幫了我一個忙,雖然他本意並非如此。他表達得雖然糟糕,倒不能抵消我欠他的人情。我寫一封謝函給他。”
羅納把他寫好的信揉掉,另外寫了一封:“你根本不需要文書員,還不厭其煩回信給我,真是太好了。我對貴公司判斷錯誤,實在很抱歉。我寫那封信是因為我查詢時,別人告訴我你是這一行的領袖。我不知道我的信犯了文法上的錯誤,我很抱歉並覺得慚愧。我會再努力學好瑞典文,減少錯誤。我要謝謝你幫助我的自我成長。”
幾天後,羅納又收到回信請他去辦公室見麵。羅納依約前往,並得到了工作。羅納自己找到方法:“以柔和驅退仇恨。”
我們可能不能神聖到去愛敵人,但為了我們自己的健康與快樂,最好能原諒他們並忘記他們。這樣才是明智之舉。
10報複不會給人帶來快樂
與人相處時,要盡量看好的方麵,至於一些不同之處,一些不必要的磨擦,忍一忍也就過去了。須知充滿怨恨、存心報複的人是永遠都無法快樂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沒有大到“不共戴天”的地步,隻是一些細枝末節的不同罷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既是魔鬼又是天使,優點與缺點共存,美麗與醜陋俱在。
世界上有許多的悲劇,許多的恐怖,都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不能容忍所造成的。然而,忍讓和寬容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是非常不容易的。當人們受到無辜的傷害時,總是會有一顆報複心的。但是,報複卻並不能給我們帶來快樂,這一點從印度大文學家泰戈爾的《畫家的報複》一文中可以得到答案。
一個人若是存心報複,自己所受的傷害會比對方更大。一個心中充滿怨恨的人是永遠都無法快樂的。“相由心生”,如果一個人不消除心中的怨和恨,全世界任何美容師都無法美化他的容貌。
生活中有許多事當忍則忍,能讓則讓。忍讓和寬容不是怯懦膽小,而是關懷體諒。忍讓和寬容是給予、是奉獻,也是人生的一種智慧。
學會寬容,學會大度,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整天被不滿、怨恨心理所控製的人是最痛苦的人。
11用諒解解開怨恨的死結
無論是被動的還是主動的,怨恨都是一種鬱積著的邪惡,它窒息著快樂,危害我們的健康。
為我們自己的緣故,必須消除怨恨,那麼,諒解便是最好的良方。
也許昨天,也許很久以前,有人傷害了你,你不能忘記。你本不應受到這種傷害,於是你把它深深地埋藏在記憶裏。
但你並不是惟一受到傷害的人,我們所有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應付這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裏,一個人甚至出於好意也會傷害他人。朋友背叛我們,父母責罵我們,愛人離開我們……總之,我們每個人都會受到傷害。
哲學家漢納·阿蘭特發現,忘卻痛苦記憶的惟一辦法是原諒。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1983年12月的一天,教皇保羅二世走進了羅馬郊外雷貝比亞監獄的一間潮濕的單人牢房,探望了穆罕默德·阿裏·阿格薩,他曾向教皇的心髒開了一槍。教皇單獨與行刺者靜靜地呆了一會兒,教皇原諒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