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潮落1(1 / 2)

早在二十幾年前,長沙的幾位青年才俊,高舉“新鄉土詩”的旗幟,創辦了一份叫《詩歌導報》的純文學刊物。在這麵旗幟的引領下,湖南的詩歌創作達到了一個新高潮,十分活躍的“湖南新鄉土詩派”引得全國關注喝彩,為繁榮與豐富新鄉土詩歌的創作立下了汗馬功勞。作為一名詩歌寫作者,當時我為湖南詩壇擁有這種創作態勢備感欣喜,並多次與這一群“新鄉土詩”的忠實寫手與鼓手探討交流。其中,就有楊林的身影,他那剛毅的眼神,以及對繆斯女神的那份執著與虔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萬事都有其自身發展的規律,有高潮期也有沉默期,文學創作也一樣。新鄉土詩也沒逃脫這樣一種運脈,隨著《詩歌導報》的停辦,特別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商品社會背景對詩歌(也包括文學)的衝擊,文學(特別是詩歌)大勢處於“走下坡路”階段,自然影響了新鄉土詩的進一步發展。說不為所動是不可能的,但在些許失望和遺憾的同時,我們隻能靜觀其變。中國處於現代化、城市化的進程中,農業文明和城市文明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會長期存在的,但我堅信“新鄉土詩”其堅強的生命力,一定能拱破城市厚厚的水泥地板,在人類靈魂的棲息地開出更豔麗無比的花朵。

二十幾年以後再見詩人楊林,這片從舞水河畔飄浮而來的林子,仍是那麼陽光、詩意。在長達20餘年的軍旅及寫作生涯中,楊林一直恪守著濃烈的浪漫主義詩風,在這一抒情詩風浸潤之下,他的詩歌一步步向詩意醇厚的精神向度傾斜,一首首光芒四射的詩歌呈現到我們的麵前。作為湖南新鄉土詩派最忠實的代表之一,多年來,他總是執著於自己的詩情,癡迷於自己的創作。為了尋找情感的出口,許多詩人一味地歌唱 “麥子”、“高粱”、“土地”,認為在詩裏堆砌這些意象就很鄉土。楊林顯然已突破這一美學障礙,他的詩歌語調平淡中有真實,抒情中有謳歌,文字講究質地和美感,不愧為駁雜的聲響中傳出的感心動耳的清音個唱,為新鄉土詩的創作做了很好的探索。

詩集《潮起潮落》共為四輯,分別為“生命預約”、“城市戀曲”、“自然懷想”、“鄉土情歌”。據楊林說,這是一本總結性的集子,出版它的目的是想對過往劃上句號,為自己的記憶找一方空間塵封,然後再輕裝上陣。當我把他詩集裏的詩歌逐行逐句全部讀完之後,我無法不激動和佩服。讓我激動的,是詩人楊林的一顆火熱真誠的心,始終閃爍和躍動於他的每一首詩中。讓我佩服的,是他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還堅持詩歌創作,始終堅守著詩歌的抒情本質。

楊林年輕的時候入伍從軍,一直沉迷於文學創作,特別是近幾年轉業地方,成為一名公務員,為城市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的同時,其鄉土詩及詩歌評論的創作成績也非常豐厚,涉獵領域、題材也很寬廣,其詩一貫有著伸向大地的根須和親近鄉情的觸角。詩人記憶中的故鄉早已在時代的浪潮裏變了模樣,但他堅持為其低吟淺唱,仿佛它涵詠著無限的精妙與神秘,值得作為一生的珍藏。“日子,在眼淚裏暗湧/思念,融化疲憊和苦痛/故鄉,時時牽引我們”(《懷念故鄉》)。在詩人的心目中,鄉土是神奇的,它是一片“時時牽引我們”的夢土,而鄉土也以它質樸無華的麵目進入詩人的詩歌世界,造就一個獨特的藝術境界,為新鄉土詩創立了新的鄉土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