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何謂與人為善。昔舜在雷澤。見漁者皆取深潭厚澤。而老弱則漁於急流淺灘之中。惻然哀之。往而漁焉。見爭者。皆匿其過而不談。見有讓者。則揄揚而取法之。期年。皆以深潭厚澤相讓矣。夫以舜之明哲。豈不能出一言教眾人哉。乃不以言教而以身轉之。此良工苦心也。
——袁了凡《了凡四訓》
白話
什麼是與人為善?以前舜在雷澤湖邊,看到很多打魚的年輕人,都選擇好的地方捕魚。而年老和弱小的人隻好到流水急促和水淺的岸邊捕魚。舜憐憫他們,他去捕魚,看到互相爭執的人,都隱藏他們的過失而不去談論訓誡。偶爾見有謙讓的人,他就大加讚揚並效法學他。過了一年,大家彼此都能夠將深潭水闊處禮讓給他人。以舜的智慧,就不能說一句話開導大眾麼。他不用言辭開導而是以身作則來開導他們。這是苦心想出的好辦法啊。
家訓史話
孫臏和龐涓是同學,兩人均拜化外仙人鬼穀子先生為師,一同學習兵法。 同學期間,兩人情誼甚厚,並結拜為兄弟,孫臏年稍長,為兄,龐涓為弟。一年,當聽到魏國國君魏惠王以優厚待遇招求天下賢才時,龐涓耐不住深山學藝的艱苦與寂寞,決定下山,謀求富貴。 孫臏則覺得自己學業尚未精熟,還想進一步深造;另外,他也舍不得離開老師,就表示先不出山。
於是龐涓一個人先走了。臨行,他對孫臏說:“我們弟兄有八拜之交,情同手足。這一去,如果我能獲得魏國重用,一定迎取孫兄,共同建功立業,也不枉來一回人世。”兩人灑淚而別。
龐涓入魏,如願以償當上將軍,可他甚至孫臏才能勝過自己,便誘孫臏下山,設計害得孫臏雙腿殘廢。孫臏裝瘋,最終僥幸得以逃到齊國,並被齊王重用。
公元前354年,龐涓率大軍包圍趙都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王命孫臏為軍師,率軍救趙。孫臏乘魏國內部空虛,率軍直搗魏都大梁。龐涓撤軍回救。疲憊不堪的魏軍走到桂陵遇到埋伏在那裏的齊軍。齊軍以逸待勞,大破魏軍。“圍魏救趙”的桂陵之戰,成為曆史上的著名戰例。此後,龐涓又於公元前342年迎戰援救韓國的齊軍,中了孫臏的增兵減灶之計而冒進,於馬陵遭到齊軍伏兵攻擊,龐涓兵敗自殺。
古訓今鑒
與人為善,不僅體現一種美好的人性,更是潤滑人際關係、從容處世的有效良方。我們對他人付出以善,別人大多會回報以我們善;而我們對他人付出以惡,往往他人也會以惡來回報我們。
舜為人謙讓,以身作則,將善傳播開去,感染了大眾,大家變得都能彼此想讓,而龐涓竟對同門師兄以惡,最後落得慘死的下場,不免令人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