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膺高年享富貴之人,必須少壯之時嚐盡艱難,受盡辛苦,不曾有自少壯享富貴安逸至老者。早年登科及早年受奏補之人,必於中年齟齬不如意,卻於暮年方得榮達。或仕宦無齟齬,必其生事窘薄,憂饑寒,慮婚嫁。若早年宦達,不曆艱難辛苦,及承父祖生事之厚,更無不如意者,多不獲高壽。造物乘除之理類多如此。其間亦有始終享富貴者,乃是有大福之人,亦千萬人中間有之,非可常也。今人往往機心巧謀,皆欲不受辛苦,即享富貴至終身。蓋不知此理,而又非理計較,欲其子孫自小安然享大富貴,尤其蔽惑也,終於人力不能勝天。
——袁采《袁氏世範》
白話
相應地講,老年享受富貴的人,必當是年輕時吃盡了苦頭,曆盡了艱辛。從沒有從小就享受安逸富貴直到老年,年少時就科舉及第或早早被皇帝委任了官職的,在中年時必定會仕途坎坷不平,不能順心遂意,隻是到了晚年才得以榮貴顯達。或早年得意,官運亨通,那麼其家中生活又一定窘迫拮據,家業微薄,常常為吃穿發愁,為兒女的婚姻事擔憂。如果說年少時就身登顯貴,又沒品嚐生活的艱辛苦難,又繼承了父祖的豐厚家業,這種人,大多不會活得很大。造物主安排人的命運時大多如此。生活中間或有一些自小到老始終享受榮華富貴的,這是有大福份的人,千萬個人中偶爾才會有一個,實在是極希罕的。現在的人往往用盡心思,機關算盡,想著不經曆勞苦艱辛就至死享受榮華富貴。他們大都不知道這個道理,而且按照這種不合道理的方式計算著,想要自己的子孫從小就能享受大富大貴而無絲毫波折,這就更是不可理喻了。其最終結果是人算不如天算,終究沿著造物主安排的道路發展下去。
家訓史話
薑太公八十垂釣渭水之濱,被文王發現之前可謂曆盡難辛,討了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婦人,還因為砍柴丟掉斧頭,賣麵翻掉籮筐而被其鄙棄。妻子無情離他而去,老頭隻好不做買賣靜坐釣魚。最後助武王奪得殷紂的天下,封為齊太公,後其子嗣齊桓公多次會盟諸侯,威風無比。南唐後主李煜,繼承爺爺李璟創下的花花江山,卻不思進取,沉湎女色,歌舞通宵達旦,直到國破家亡。可憐“倉皇辭廟日。。垂淚對宮娥”,隻能慨歎“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最後窮困、饑寒,一杯鳩酒結束了生命。
薑子牙,古時大賢能者,尚經曆大苦難;李煜,帝王之子,不能長保富貴。何況我們凡人俗子。世間萬事萬物終是要經曆磨難而後美滿。
古訓今鑒
自古以來,就沒有哪個人天生就是享福的,且享福從小至老。也沒有哪個人天生就該受苦而貧困一生。自陳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的疑問發出,人們便不斷探求天命與人命的關係。因為諸多的因素,作為思考的主體,古代的知識分子認定,亦或是無可奈何地將之歸到一個神秘而莫測的哲學概念“命”上。袁氏這段話便是對於“命”在富貴窮通上的闡釋。在今天我們將一個人的機遇歸於偶然因素,卻也僅是說法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