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人有詈人而人不答者,人必有所容也。不可以為人之畏我,而更求以辱之。為之不已,人或起而我應,恐口噤而不能出言矣。人有訟人而人不校者,人必有所處也。不可以為人之畏我,而更求以攻之。為之不已,人或出而我辨,恐理虧而不能逃罪也。
——袁采《袁氏世範》
白話
有人辱罵別人而別人不與理會,這個人一定涵養高容忍了他。我們不能認為這是別人懼怕我們,而進一步去侮辱他。如果總是這樣做,人家就有可能起來反擊我們,到那時我們恐怕就會嚇得說不出話來了。有人和別人爭訟,而別人不計較,這是別人有他自己的考慮。我們不要認為別人是畏懼我們,而進一步去攻擊人家。攻擊個沒完沒了,人家站出來和我們辯論,我們恐怕就會理虧而不能逃避罪責了。
家訓史話
北宋時期,奸臣當道,政治黑暗,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因此許多英雄好漢都被“逼上梁山”。林衝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太尉高俅的幹兒子高衙內看中了林衝之妻,幾次想要強行霸占,都未得手,於是設下一條毒計,以“看刀”為借口,誘騙林衝誤入軍機重地白虎堂,借此判罰林衝充軍滄州。
林衝本想服完刑後再返回京城,但高俅一夥人不肯善罷幹休,非要製林衝於死地。派陸虞侯雪夜火燒草料場,幸好林衝當晚寄住在一所廟裏,逃過此難。林衝怒不可遏,殺了陸虞候,又上了梁山入夥,走上了反叛的道路。高俅一夥人自認為重權在握,喪盡天良,欺人太甚,把無數英雄好漢逼上梁山,燃起了農民起義的烈火。
古訓今鑒
世上往往有那麼一種品德修養差的人,喜歡得寸進尺,侮慢了別人,別人不與理采,他不知這是人家對他的包容,反倒認為別人害怕他,更加助長了他的囂張氣陷。可是人的容忍必竟是有限度的,他激怒了人家,難免要自討苦吃。凡事不要做得太過分,無論是一個普通百姓,還是一個國家的當權者都是這樣。
馬克思主義認為事物發展有一個“度”,超過了這個“度”,就要由量變達到質變。事物的性質也就隨之改變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為人處事也要把握一個“度”,這樣才能保持團結和睦的社會關係,有利於我們的學習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