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不必凡事皆求忠信(2 / 2)

劉邦處於外圍,隨時可以調兵遣將,而且糧草供應及時,於是他趁機開始反擊。但由於自己的家人在對方手中,而且兩軍對壘,隔水而戰,各有優勢,短期內看不出勝負。項羽覺得自己漸漸處於劣勢,因此無心戀戰。而劉邦也擔心家人的安危,主張講和,就派人對項羽表明自己的意思,希望能夠停戰,以鴻溝為界。鴻溝之東歸屬劉邦,鴻溝之西歸屬項羽。

項羽得到這個消息後,正中自己的下懷,表示同意。他派人把劉邦的父親和妻子安全地送回,並按照約定準備往東而去。

劉邦消除了自己的顧慮,猶豫著到底是西歸還是繼續反擊。他的部下陳平勸說:“項羽已經被我們圍困多時,想必糧草供應不足。否則為何這麼爽快就答應講和呢?”

張良也接著說:“依我看,現在是楚國滅亡的時機。天意如此,我們應該抓住時機,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如果錯失良機恐怕取天下就沒有希望了。”

兩人都請求劉邦出擊,異口同聲地請勸道:“養虎等於自留禍患!追吧!”

劉邦鄭重考慮了一下,聽從了他們的建議。便撕毀約定,率領全部人馬將項羽的軍隊重重圍住,然後命令軍中將士高聲唱起楚國的歌謠。項羽見軍心渙散,士氣消沉。突破幾次,皆高失敗,遂自刎身亡。

古訓今鑒

封建社會工農商賈地位低下,被統治階級視為“小人”,處於社會最底層。一般人都對工商之民懷有偏見,認為他們善於弄虛作假,以次充好,為了賺錢而不擇手段,中國有一句俗語“十商九奸”。可見人們對商人沒什麼好印象,本則語錄就講了不少弄虛作假,不講信義的例子,給人造成一種印象,似乎從事工商業的人都奸滑狡詐沒有好人。其實這種想法過分絕對化,是不正確的,工匠製造的器具能滿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商人促進貨物流通,沒有這些人,人們上哪去買所需要的物品呢?中國是傳統的農業經濟,漫長的封建社會認識不到工商之民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全社會都是自我封閉,自給自足。因此,封建社會的經濟發展極其緩慢。即使在今天,中國人的商業意識也不是十分強烈,老百姓還是不大瞧得起手工業者。中國人的官本位意識很強烈,認為隻有當官才是有出息,這些都是因為我們民族長期經受封建統治,很多封建性的意識在我們頭腦裏還占有一席之地。人們思想中的封建意識需要逐步清除,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