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專家研究表明,人要個子小,人體的溫度就低,消耗的熱量較少,就越有可能長壽。台灣薑竹先生認為,百歲以上老人被稱為“人瑞”,我國百歲以上人瑞老人有6000多人,長壽的秘訣不在於飽暖終日,而在於清心寡欲。如中國的長壽之王龔來發,是貴州仡佬族人,他每日隻吃兩餐,米和玉米,不酒不藥,早睡早起,生活規律。1993年因患急性肝炎去世,享年147歲。那麼炎帝神農氏在世140歲,是完全可能的,這是中華民族膳食醫藥結構的經典案例。
2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已有觀察和判斷!《大戴禮記》記載:“食肉,勇敢而悍;食穀,智能而巧。”
由於影視作品的胡寫亂編,大眾一直以為少林寺和尚是“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給這個名刹添了大“汙點”,法師們多次出來澄清,少林寺所有正式門徒都是素食者,嚴格按照佛教顯宗的規矩修持。佛教第一大戒就是戒殺,武器從沒有刀劍,最多是根棍,不以取人性命為要。
世界最著名的中長跑之王,卡爾,劉易斯是一個嚴格的素食者,他回憶自己的運動生涯時說,“我發現一個人能不需要動物蛋白質而成為一名成功的運動員。事實上,我的賽道賽跑成績最好的一年是我吃嚴格素食的第一年。通過繼續吃嚴格素食,我的體重在控製之中。”
羅馬語中,角鬥士有一個另外的稱呼,“嚼大麥者”。這些角鬥士平常吃的都是粗麥麵包或者是泡過的大麥。雖然他們是奴隸,但如果需要可以比主人吃的還好。生食蔬菜和一些穀物已被許多中外營養學家和醫學家證實好處大於熟食,因更能完好於天然養份。這就是他們生嚼大麥的原因。
炎帝神農氏的長壽,與其長年以草本作物為食不無關係,非常重要的一點還在於輔以草藥醫治疾病。總之,多食溫馨甘味的糧食,少食高熱量肉類食品,對人類的健康長壽是非常有益的。長此以往,不僅健康,還可長壽。羊頭山唐碑中“取黍稷之甘馨,充虛濟眾”的字句,即是穀類植物藥食兩用功效的寫照。所以《拾遺記》記載黍稷“食者老而不死”。
21世紀的醫學主流,將是保健醫學。國際衛生組織在20世紀末的一次會議上宣稱,在未來的新世紀中,近代興起的化學藥劑將被限製使用並逐步淘汰,包括中、印等國傳統的天然植物製作的醫療保健藥品將占據主導地位。這樣看來,炎帝神農氏始創的具有悠久曆史的中醫藥學,將在人類的康複保健事業中被重新發掘、發揚光大。
§§第三章 炎帝神農氏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