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信仰是生命的崇高亮色(1)(3 / 3)

你惟一擁有的,完整且無可匹敵的是你內心擁有的無窮的力量,能夠思考、鼓勵、希望、引導你追求人生的任何目標。

池沼問河流:“你整天奔流不息,一定累得要命吧!你一會兒背著沉重的大船,一會兒負著長長的木筏,它們多得沒有窮盡。你什麼時候才能拋棄這樣無聊的生活呢?”

“你看我,一個幸福的閑人,舒舒服服地蕩漾在柔和的泥岸之間,好比高貴的太太們窩在沙發的靠枕裏一樣。至多偶爾有幾片落葉漂浮在我的胸膛上,那是微風把它們送來和我一起休息的。”

“但是,請你不要忘了這條法則,”河流回答道,“水隻有流動才能保持新鮮。我成了偉大壯闊的河流就是因為我不躺在那兒做夢。我的源源不斷的水,年複一年地給人們帶來幸福也贏得榮譽,而你,很快你的名字就不會有人知道了。”

幾年以後,河流的話果然靈驗了,壯麗的河流仍舊川流不息,而池沼卻一年淺似一年,很快就幹涸了。

期待是思想的駝隊、一步步地走過人生漫漫的沙漠。

我們期待什麼,便得到什麼,人應該努力期待;如果我們什麼都不期待,自然就一無所得。

安於貧賤的人,自然不會過上富裕的生活。

有了成功的期待,心中卻常抱著懷疑的態度,常懷疑自己能力的不足,心中常對失敗有種種預期,這真是所謂南轅北轍!惟有誠心期待成功的人,才能成功。所以,做一個人必須有積極的、創造的、建設的、發明的思想,而樂觀的思想也尤為重要。

有的人一方麵努力這樣做,而同時又那樣想,結果就隻有失敗。如果你渴望得到昌盛富裕,而同時卻懷著預期貧賤的精神態度,那麼你永遠不會走入昌盛富裕的大門。

有許多人雖然努力做事,但往往一事無成,原因在於他們的精神態度不與其實際努力相應和——當他們從事這種工作的時候,又在希冀著其他工作。他們所抱有的錯誤態度,會在無形中把他們所真正渴求的東西驅逐掉。不抱有成功的期待,這是使期待無法實現的巨大障礙。

每個人都應當牢記這句格言:“靈魂期待什麼,即能做成什麼。”

恐懼心理往往減少人的生氣,恐懼有著極大的勢力,會使生命的源泉幹涸。由恐懼心理所支配的生活,凡事不會成功。惟有遠大的希望、深切的信仰,才能醫治人的懦弱,改善人的習慣和品性。期待將來有美好的享受,期待獲得健康和快樂,期待在社會上有地位,這種種期待,都是成功的資本,都有助於促成一個人的成功。

期待會使人們的潛能充分地發揮出來,期待會喚醒我們潛伏的力量。而這種力量要是沒有大的期待,沒有迫切的喚醒是會永遠被埋沒的。

每個人都應該堅信自己所期待的事情能夠實現,千萬不可有所懷疑。要把任何懷疑的思想都驅逐掉,而代之以必勝的信念。在樂觀的期待中,要有堅定的信仰;如果有堅定的信仰,努力向上,必定會有美滿的成功。

常常存著良好的期待,期待著將來前程充滿光明與希望,期待著將來我們的美好夢境終能實現,從這中間,可以生出巨大的力量來。

對於我們的生命,最有價值的莫過於在心中懷著一種樂觀的期待態度。所謂樂觀的期待,就是希冀獲得最好、最高、最快樂的事物。

如果對於我們自己的前程,有著良好的期待,這就足以激發我們最大的努力。期待安家立業、安享尊榮,期待在社會上獲得重要的地位,出人頭地。這種種期待都能鞭策我們去努力奮鬥。

5信仰使人擁有使命感

有哲學家說,人類的一切行為都是出於對死亡的畏懼。死,是人最不願意去做的事。然而,有人卻願意為了某種事業而去死,大概也正因為他們能夠超脫於死亡,所以才能創立不死的事業。

路遙就是為了自己的事業而願意奉獻生命的人,他背負著一種使命,長年累月地向目標跋涉,並最終完成了他那史詩般的巨著,然後轟然倒下。

其實,換個角度來看,貫穿於這些行動中間的卻是他的信仰、他對事業和人生的不懈追求。

早在路遙構思創作《平凡的世界》之前,他就因小說《人生》而名聲大震,各種榮譽和讚揚潮水一般地湧來。但是,路遙卻並沒有陶醉於鮮花和掌聲之中,他是一個有追求的人,他是一個永不滿足的人。

路遙的基本人生觀點是:“隻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會活得更為充實。”

他渴望過一種沉重的生活,在他看來,隻有先備受折磨,然後再突破障礙,人的精神才可以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他說:“是的,隻要不喪失遠大的使命感,或者說還保持著較為清醒的頭腦,就決然不能把人生之船長期停泊在某個溫暖的港灣,應該重新揚起風帆,駛向生活的驚濤駭浪中,以領略其間的無限風光。人,不僅要戰勝失敗,而且還要超越勝利。”

路遙是一個農民的兒子,他對自己職業的理解也帶有一種農民般的質樸。他的人生信條之一就是:

“勞動,這是作家義無反顧的惟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