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先是逃到一名婦女的家中,她知道那裏是“地下鐵路”的一個中間站。從那裏,她被一站一站送往北方,一直到賓夕法尼亞州,最終獲得了自由。解放了的奴隸成為地下鐵路的“管理員”,他們回到南部繼續救助其他奴隸。哈麗雅特也加入了這一行列,冒著危險,先後幫助300多個奴隸獲得了自由。她被稱為“摩西”,意思是高呼“讓我們自由”的人。
哈麗雅特·塔布曼的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最樸素的道理:崇高的信仰和追求的精神應該是我們走向成功和幸福的朋友。凡是不堅信自己信仰和精神的人,他就會用絕望來代替希望,用膽怯來代替堅韌,用猶豫來代替決心,用悲觀來代替樂觀。如果一個人不能讓自己內心中充滿了良好積極的思想、樂觀愉悅、追求理想的精神,他就會給自己招來一個可怕的精神之敵。
13信仰使我們具備強烈的崇高感
幾乎所有的名人都有一種強烈的崇高感,他們認識到,人生短暫,因此應該確立一個信仰和目標,做出一番具有永恒價值的事業來。
“人生能有幾回搏,留點事業在人間”,這是張家港市市委書記秦振華的人生信條。
1992年以前,張家港還是一個沒有什麼名氣和特色的城市,然而經過短短的幾年時間,它已成為一座欣欣向榮、享譽海內外的現代化城市,被樹立為鄧小平同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成功實踐的典型。張家港的群眾都說:“創造張家港奇跡的總指揮是我們的秦書記。
”
秦振華,曾是張家港市楊舍鎮的黨委書記。由於張家港沒有名氣,在國內受到冷落,在國外還受到別人的輕視,這大大刺痛了秦振華的心。
他說,“我就不信中華民族永遠不如你們,有朝一日,叫你們洋人跟著我們中國人轉,跟著我們張家港人轉。”
1992年元月,秦振華走馬上任張家港市委書記。
秦振華說幹就幹,在市委常委會上第一次提出了一個令人瞠目的奮鬥目標——“三超一爭”
,即工業超常熟,外貿超吳江,城市建設超昆山,樣樣工作爭一流。並提出要用張家港精神統一張家港人行動。
眾皆嘩然。
工業超常熟?常熟市有3000年的曆史,張家港隻有30年,並且工業總量要相差10多個億。能行嗎?
外貿超吳江?吳江是著名的絲綢之鄉,中國出口的絲綢中吳江產品占了1/4,吳江還是江蘇省外貿“十連冠”城市。能行嗎?
城市建設超昆山?昆山素有“小上海”之稱,5年前水泥路就已溝通所有的鄉鎮。能行嗎?
再說,別人也在發展呀!有人勸他把“超”字改成“趕”字,避免過於刺激。秦振華卻說:
“不能改!雖然是一字之差,但如果改了,身上的壓力就會輕得多,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也就沒有事業的大踏步前進。幹事業不能給自己留退路,幹事業就是要瞄準第一流。”
在秦振華的帶領下,“三超一爭”的目標在當年基本實現,1992年,張家港市在蘇州市“五林”競賽中,一舉奪得工業、外貿、精神文明建設三隻金杯,綜合經濟實力在全國百強縣評比中名列第四!
秦振華的目光始終關注著改革的形勢,他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思維和戰略,提出一個又一個發展目標來。
1993年,國家宏觀調控趨緊,他提出了“三搶一高”決策思路,即搶發展機遇,搶投入產出,搶結構調整;高科技出新。
1994年,國家五大改革措施出台,他又提出“三攻一促”新思路,即攻龍頭優勢,攻產出效益,攻科技含量,促進經濟又快又好發展。
…………
前往張家港市視察工作的江澤民總書記稱讚秦振華很實在,是個實幹家。張家港是幹出來的。
自然,張家港的輝煌是千百萬群眾的創造,但決離不開秦振華的正確領導。
秦振華的成功秘訣有很多,但有一點是決不可忽視的,那就是他的崇高的信仰和他的“敢超第一流”的信念。他總是用最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鞭策自己,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因而獲得無窮的前進動力。
秦振華的成功啟示我們:
要想做出第一流的事業,必須堅定一個美好而崇高的信仰、要樹立一個第一流的目標,確立一種“我能我行”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