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命中之殤(1 / 2)

允祥薨逝之後,胤禛悲痛萬分,逐漸病情加重。他自感時日無多,甚至開始準備後事,將他最心愛的三樣東西:曾祖母孝莊文皇後所賜番菩提小扁數珠、父親康熙皇帝賜的鳳眼菩提數珠、十三弟怡親王的遺物玻璃內畫鼻煙壺命敬事房記錄在案,將來安放梓宮。

聖旨曰:“當年太皇太後賜朕數珠一盤,現在養心殿內收著。還有聖祖阿瑪賜朕的數珠一盤,爾等察來。同此小匣內玻璃鼻煙壺一件,歸於一處,交在自鳴鍾好生收著。再傳諭爾總管首領太監等多多人知道才好。如朕萬萬年之後,將此三件安於梓宮內。爾總管處及自鳴鍾好生記載檔案。”

另外,他還把後宮那些地位較的女人統統晉封了一遍,晉熹妃為熹貴妃,晉裕嬪為裕妃,另把那些侍過寢的沒侍過寢的答應常在都晉了貴人。其中就包括早已失寵的劉答應。

如若皇帝駕崩,後宮那些沒有名份或是名份低下的女人,她們的餘生是很淒慘的,胤禛這麼做,也算是對她們負起了責任。

雍正八年六月,聖躬違和,特召皇四子、皇五子及莊親王、果親王、大學士、內大臣數人入見,麵諭遺詔大意。

就當胤禛懷著萬般傷痛的心情為自己鋪這最後一條路的時候,西北傳來兵敗、京城發生了劇烈地震,年初剛剛大旱夏天又大澇……

盡管他正在生病,但坊間的輿論卻不會放過他,他自詡“天生錯骨”,在天下人看來,無論做什麼都是錯,他鞠躬盡瘁,嘔心瀝血,卻因為一些“宮廷秘辛”,得不到百姓的褒揚,甚至將天災人禍都歸到他頭上。在那流言漫飛的年代,他唯一能安慰自己的就是,他沒有愧對這天下,沒有愧對這百姓,他不住的告訴自己“俯仰不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

輿論有的時候真的能殺人,雖然他無愧於天地,但對天下臣民,他還是要撫恤,為此胤禛頒下罪己詔:“京師於八月十九日地震,朕恐懼修省,感激上天垂象示儆之恩,倍加乾惕……地震之異,實因朕躬違和,不能勤如前,仰蒙上天垂慈顯示儆戒,惟有夙夜祗懼,切加省改,以戴天恩。除兵民人等屋宇傾圯者一一查賞外,用將朕心曉諭內外臣民共知之。特諭。”

這個時候的胤禛,就像是一出痛斷人腸的悲劇主角。兮兮在儲秀宮內流著淚,十三,我真的怨念死你了!胤禛在地震、兵敗最最最困難的時候還在想著給你建祠!這是多大的輿論壓力啊!你要是活著,說不定,隻要活著,就是對他最大的安慰呢,起碼鄂爾泰就不用進京了,苗疆就不會亂了;起碼對西北你那一大堆兒女親家的掌控力就更強,就不會這麼亂七八糟的打成一鍋粥了!恨死馬爾賽了,胤禛是怎麼對你的,圖海是怎樣的能幹,你居然這麼廢物!還有臉跟這個不和那個不和的!望著野心勃勃的皇帝幾乎變成了老朽,兮兮的心都要裂開了。胤禛連著去了昌運宮兩天,寫了那篇對自己殘忍到一定地步的祭文,這是他對十三最後的禱告,似乎,也是給自己的墓誌銘……

到了九月,懋嬪宋氏也離去了。

喪事過後,胤禛突然下令將當初李衛推薦為他治病的道士賈士芳淩遲處死,理由是賈士芳以妖術蠱惑皇上。而這個時候,他開始了在圓明園別有洞天內練丹。

望著胤禛滿懷希望地吃下那一枚枚色澤鮮豔的藥丸,兮兮的心也開始驚悚起來,一定要阻止他的這種行為,吃這些東西就等於慢性自殺啊,這些丹藥裏含有大量的鉛和水銀,後世有人猜測他就是死於丹藥中毒……

終於,兮兮在九洲清晏再一次看到了胤禛在吃這些藥丸,她急忙上前道:“皇上,且慢!口下留……留丸!”

“怎麼了?”胤禛拿著藥丸的手停在了半空中。

“皇上,這些丹藥不能吃,有毒!”兮兮麵色嚴峻道。

“什麼?”胤禛麵色大變,喝道:“何人竟敢給朕下毒!”

“不是有人在這些丹藥裏下了毒,而是這些丹藥本身就是毒!皇上前些日子吃的丹藥之中也全部都是含有毒素的。”

胤禛輕輕鬆了口氣:“不會的,這怎麼可能?朕明明覺著身子已躬愈了許多。”

“皇上。”兮兮走到胤禛身旁,一臉沉重道:“我原先在喀爾喀的時候,附近就有位經常生病的大老爺,他也是從中原請來道士為他練丹。一開始確實成效顯著,於是他給了那些道士很多銀子,道士得了銀子便回了中原。但沒過多久,大老爺的病不但沒有痊愈,而反更加惡化,最後終於撒手人寰。為他超渡的喇嘛便說他是死於丹藥中毒,因為練丹所需要的那些原料如鉛、汞和水銀都是會使人致命的,皇上難道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