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大國同床異夢(1 / 3)

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對世界和平負有立要責任。但是,五大國曆來同床異夢。在伊拉克問題上,俄國要卷土重來,重振大國雄風;法國從來是美國異心的盟友;中國力主和平談判;隻有英國順風吹火,支持美國動武。

1945年聯合國成立時,憲章就規定,安理會在聯合國的四大主要機構中,對世界和平與安全負有重大責任。中、美、英、法、俄五大常任理事國對世界和平更負有主要責任,享有否決權。然而,從聯合國成立那天起,安理會的五老大就同床異夢,各自打著自已的小算盤,算計著對方。冷戰時代,主要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與以蘇聯為首的東方集團作對。冷戰結束後,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五大國則更多依據本國戰略進行投票辯論。

左伊拉克危機中,也是如此。但基本上形成了中俄法對美英的3:2局麵。

俄國:重振超級大國雄風

伊拉克武器核査危機牽動著世界億萬人的心。美國倚仗其超級大國的綜合實力,多次揚言要對伊拉克進行軍事打擊。引人注目的是,當美伊矛盾不斷激化、戰爭火藥味日益逼近之際,俄羅斯一反六年前“沙漠風暴”時的無所作力,展開了一連串緊張而繁忙的外交幹旋活動,目的是阻止美國對伊拉克動武,通過和平手段解決這場核查危機。

俄羅斯是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機爆發以來進行外交斡旋最積極的國家之一。

1997年10月,伊拉克驅遂聯合國武器核查小組中的美國人員。美國立即還以顏色,向海灣地區調動飛機和戰艦,致使該地區局勢驟然緊張起來。

11月20日,在俄羅斯倡議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日內瓦舉行緊急會議,並采納了俄提出的解決核查危機的建議:一方麵,伊拉克應遵循安理會決議,配合武器核查小組的工作;一方麵,俄承諾保證核查小組盡快結束工作。與此同時,俄總統葉利欽通過電話和電函分別與美伊總統進行磋商。在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國際社會調解下,一觸即發的美伊衝突得以緩解。

今年1月下旬,為勸說美免與伊動幹戈,葉利欽派特使前往伊拉克,並和克林頓總統通電話,但均無濟於事。俄羅斯對\"山姆大叔\"的一意孤行作出了強烈反響。

2月4日,葉利欽警告說,俄反對美國以武力解決伊拉克危機的企圖,並認為美國對伊實施軍事打擊“有可能引發新的世界戰爭,”但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伯傑說,“美國看不到在對伊拉克采取軍事行動的情況下發生世界戰爭的可能性”。

葉利欽曾於2月5日滿懷信心地表示,俄羅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容許美國對伊拉克進行軍事打擊,相信俄能阻止美對伊采取軍事行動。然而,素有中東問題專家之稱的俄外長普裏馬科夫不久又不無悲觀地說,俄主張通過政治外交途徑解決核查危機的主張遇到了“巨大障礙”,俄的外交努力“可能難以成功”。但他同時表示,俄羅斯的原則立場不會改變,即一方麵反對對伊拉克使用武力,一方麵主張銷毀伊境內的所有大規模殺傷武器。

俄羅斯不遺餘力遺反對美局對伊拉克訴諸武力,是伸張國際社會公認的以和平手段解決一切爭端的道義原則,難道沒有別的什麼戰略意圖嗎?

美俄兩國在中東特別是伊拉克問題上的立場根本不同。

2月13日,美國《洛杉磯時報》文章說:

美國和俄羅斯之間昨天在伊拉克問題上暴露的分歧是長期以來逐步大的。造成這種分歧根源是:懷疑對方有欺騙行為和從事間諜活動、政治目標發生衝突以及由於在海灣地區的經濟利益對立而彼此懷疑。

自從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美俄雙方在伊拉克問題上的分歧逐步增大,但這種分歧基本上被掩蓋起來,以維持這兩個前對手之間牢固的外交關係。但是,在這種表麵關係的底下隱藏著好幾個方麵的摩擦:

1.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美國希望向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侯賽因的政權施加壓力,直到它像結束海灣戰爭的停火協議所規定的那樣把所有化學武器、生物武器和核武器以及彈道導彈拿出來銷毀為止。美國希望在這4類武器銷毀之前不要就伊拉克的前途問題展開辯論。

相反,俄羅斯則願意分階段解決這個問題,一俟聯合國武器核查人員說對某類武器已作出交待,就“了結”某類武器的問題。

莫斯科希望看到在采取這些措施的同時逐步放鬆對伊擔克的製裁(這是一個國家所受到的最嚴厲的製裁)。

美國一位伊拉克問題專家說:“它們(美國和俄羅斯)看待這個問題的方式根本不同。一方認為玻璃杯一半是空的,另一方則認為玻璃杯一半是滿的。但是,這也導致雙方尋求解決辦法的方式根本不同。”

由於美俄的態度截然不同,伊拉克才可能自從海灣戰爭以來顯然能夠從俄羅斯獲得可以用來研製導彈和生物武器的技木。

聯合國官員說,聯合國武器桂查人員已用文伴仏明’與政府關係密切的餓羅新公司1995年向伊拉克出售了導洋陀樣儀。

前不久,聯合國武器核查人員一直就俄羅斯製造的精密發時設務的問題向莫斯科施加壓力。這種設備既能用來為動物飼料提供蛋白質,也能為生物武器提供蛋白質。

2.聯合國的作用。美國認為,伊拉克不讓外界進入“總統住所”是嚴重違反決議,這應這受到懲罰。

俄羅斯承認,巴格達違反了聯合國決議,但反時使用武力。

在這個問題上的分歧甚至越來越大。

美國幫助成立了聯合國特別委員會。許多美國武器專家是聯合國核查人員,美國的情報機構幫助查明可疑的場所。美國人查斯·迪爾費爾已擔任特別委員會到主席很長時間。

俄羅斯官員在私下指責說,核查小組是美國的政策工具,盡管小組成員中有許多俄羅斯人。

俄羅斯大使謝爾蓋·拉夫羅夫變得老愛批評聯合國核查小組負責人理查德·巴特勒。聯合國、美國和英國的某些官員認為,拉夫羅夫如今是伊拉克在安理會內的代言人,向巴格達傳遞有關聯合國秘密會議情況的渠道。

聯合國和美國的官員還抱怨俄羅斯試圖破壞核查人員的現場檢查。長久以來,人們一直懷疑莫斯科在突然檢查之前向伊拉克通風報信——這是聯合國對伊拉克要求在核查人員中增加俄羅射人一事感到關注的首要原因。

聯合國官員認為,雖然聯合國特別委員會大多數雇員的工資由各自國家的政府支付以便減少聯合國開支,但是俄羅斯已停止支付兩名工作人員的工資,因為他們拒絕服從莫斯科的命令。這兩人的工資現在由聯合國支付。

克裏姆林宮官員則認為,這些報道是企圖在俄羅斯為使美國與伊拉克危機達成妥協從中斡旋時損害它的名聲。3.薩達姆·侯賽因的前途。華盛頓希望要麼把薩達姆趕下台,要麼他的政府采取民主做法。克林頓政府把聯合國關於經濟製裁的決議清楚地解釋為在出現上述一種情況或者兩種都出現之前這些決議將一直有效。

美國國務卿馬德林·奧爾布賴特去年春天在一次講話中發誓說:“有人問:我們的決心將持續多久,對伊拉克的不妥協態度,我們將反對多久,對於滿足國際社會的標準,我們堅持多久,我們對這些人的回答是:需要多久就多久。”相反,俄羅斯則希望蘇聯時代的友薩達姆繼續掌權。俄羅斯及法國和中國把這些決議解釋為伊拉克一銷毀這四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就完全取消製裁。

不同的解釋有可能變成一場重大的外交戰。

總之,伊拉克是俄國在中東的傳統勢力範圍。據報道,伊拉克發展生化武器是俄國等國幫助的。如果發生戰爭,俄在伊的經濟損失多達60億美元。因而不難明白,俄緣何在這場危機中竭力斡旋,反對動武的理由了。

在其他方麵也有理由。

在國內政治方麵,其反對黨——共產黨及極端民族分子如國會下院議員日裏諾夫斯基等人座決反對美國攻打伊拉克,俄羅斯國會不但通過決議案,要求美國不打伊拉克,也要求聯合國解除對伊拉克施行達7年的禁運令,此決議案對葉利欽雖然無約束力,但是他對這種民意的宣示不得不在乎。

伊拉克欠俄羅斯70億美元的債務,在俄羅斯目前一窮二白急需現金之際,若解除對伊拉克的禁運,俄羅斯不但很快可獲伊拉克還債,而且可以從石油中獲利;被伊拉克欠了40億美元的法國也是基於同樣的理由,反對美國打伊拉克。

在冷戰時代,伊拉克一直是蘇聯在中東重要盟友。1991年的海灣戰爭後,美國把俄國“擠出”了中東的勢力範圍。近年來,俄為了自身的利益力求重返中東,而伊拉克和敘利亞則是俄重返中東的“橋失堡”,伊拉克危機則是一個恢複俄羅斯在中東地區聲勢的大好時機。

但是,西方報界對俄國作為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中最大的反對動武者,提出了尖銳的批評。

德國《法蘭克福彙報》2月7日刊登克裏斯蒂內·霍夫曼的一篇文章,題力《莫斯科從伊拉克危機中撈政治資本》,反映了這種觀點:

莫斯科試圖以調解人、態度明朗地主張和平解決爭端的麵目來提高自己在國際上的威望,至少可以重新獲得超級大國蘇聯時代在國際政治中所起的部分作用。提出了\"多極世界\"要求外長普裏馬科夫顯然在伊拉克危機時覺察到了俄羅斯打破美國霸權,重新在世界政治中扮演主角的機會。不管俄羅斯的調解努力是否成功,這場危機將會提高俄羅斯在阿拉伯世界的威信。如果這場爭端以和平方式得到解決,那麼莫斯科就可以用成功的調解人的桂冠來美化自己。但是,即使發生軍事打擊,人們也會感謝俄羅斯,認為它是和平解決爭端的擁護者。

美國《洛杉磯時報》2月16日還刊登一篇評論,題為《俄羅斯的危戰略》,嘲笑俄國的戰略,並提出了警告:

一些老的習慣難以改變,一些國家的老的規則也會持續不變地執行下去。俄羅斯自19世紀以來就開始製定一項謀求在波斯灣地區擴大影響和力量的計劃,在俄羅斯強調它與美國在如何與伊拉克打交道方麵有所不同的同時,它的這一設想已經變得越來越坦率。近來,俄羅斯高級官員已經暗示,這些不同是根本性的,它們足以破壞華盛頓和莫斯科之間自從蘇聯共產主義六年前崩潰以來所建立起來的合作關係。

更為可能的是,俄羅斯領導人現在更感興趣的是在國內給老百姓留下好的印象,並迎合阿拉伯人的現點,而不是要同美國對抗。俄羅斯現在除了它的核力量之外,已經不再是一個軍事強國。俄羅斯現在太窮了,以致無法向海上派出它的艦隊,甚至沒有足夠的糧食供給它的規模己經縮小,士氣大大下降的軍隊。對於一小長期以來一直標榜自己的軍事力量強大,並隨時準備以武力保護它的利益的國家來說,這簡直是件丟臉的事。簡單的事實是,俄羅斯現在不具備在中東發動軍事入侵的能力,就像它幾十年前曾經幹過的那樣。但是,俄羅斯可以發出威脅性的叫囂,就像葉利欽近來所做的那祥,近似瘋狂地向美國發出警告,指責美國對伊拉克采取軍事行動將引發一場世界大戰。這種聲明不會提高莫斯科的信譽。

俄羅斯在伊拉克當然有真正的利益所在。一件事情就是,巴格達還欠俄羅斯近70億美元的購買武器的錢,這些武器是在蘇聯時代提供的。而這筆款項隻有在聯合國的禁運取消,伊拉克又能出口石油賺取外彙以後才有希望收回。俄羅斯還同伊拉克簽訂了可獲利的合同,期望在製裁取消後重新建立雙方的商務關係。因此,取消製裁對俄羅新有著重大的經濟方麵的利害關係,而在巴格達同美國對峙的時刻表現出同情巴格達,俄羅斯在伊拉克和更大範圍的阿拉伯世界又有著重大的政治利害關係。所有這一切己經使得莫斯科的所傳所為更像是薩達姆·侯賽因的一名律師。

當俄羅斯國防部長伊戈爾·謝爾蓋耶夫同到莫斯科訪問美國國防部長威廉·科恩共同站在電視攝像機前談到這一問題時,他說,如果美國對伊拉克采取軍事行功,他\"對美俄軍事關係、可能要付出的代價深為關切\"。這顯然威脅著要減少,甚至結束軍事合作——其中包括美國幫助拆除俄羅斯的大批核武庫——美國國會中那些對俄羅斯仍然抱有極大杯疑態度的議員們肯定會再次提出這個問題。

謝爾蓋耶夫問道,如果美國試圖使用武力迫使伊拉克停止掩蓋其有大規模殺傷性的武器,“美國是否在準備承擔可能產生的全部後果?\"一個更恰當的問題是,為從伊拉克獲得毫無把握的利益,莫斯科是否真的準備拿它同美國日漸加強的關係網去冒險?到某個時候,俄羅斯的語言遊戲可能會產生重大影響。莫斯科應該非常認真地權衡這些危險。

總之,俄國反對美國對伊動武首先是為了世界顯示俄羅斯不再是對美國唯命是從的二等強國。近年來,俄外交戰略進行了重大調整,從側重發展同西方的關係轉為推行全方位外交。目前,俄國力雖仍然虛弱,但和幾年前相比,畢竟已得到一定程度的複蘇。它不但在戰略上謀求重新展現昔日世界大國的雄風,在世界事務中發揮世界大國的作用,而且力求在當前世界政治中,憑借自己的軍事實力和美國一爭高低,從而阻止美國獨家移霸全球和建立單極世界的政治企圖。葉和欽日前重申,在當代世界中,由一個國家說了算“是不行的”。他說,某些國家將單極化模式強加給世界的企圖不僅脫離現實,而且非常危險。

法國:特立獨行的美國盟友

從總體上講,法國是美國在西方世界的盟友。然而,從戴高樂時代起,法國就奉行一套有別於美國的外交政策。在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機中法國同俄羅斯合作,始終反對對伊拉克行使武力。法國采取“塞伊拉克”政策的背景在於法國傳統的親阿拉伯政策。此外,法國還有這樣的意圖:一方麵死守從開發時就深深參與了的美索不達米亞的石油,同時想對以海灣地區為中心的美英係石油資本控製打開一個通風孔。

法國對伊朗和伊拉克采取接近的政策,不僅僅是由於要確保石油權利這一直接的利害關係,在中東和平問題上,法國所采取的親巴勒斯坦的態度也是如此。一有風吹草動,法國就對超級大國的主張提出異議。也可以說,這是法國外交的基本政策和真實目的。

有人指出,以原殖民地為中心,法國在中東和非洲地區的影響力下降了。在這次的伊拉克危機中,法國同美國的對立自然是出自積極恢複失地的基本外交政策。

法國特立獨行的政策,也表現了高盧人桀驁不馴的民族精神。

路透社巴黎2月24日報道:法國外長於貝爾·韋德裏納今天說,法國不會支持美國提出的如果伊拉克違背與聯合國簽訂的協議它就有權理所當然地對伊拉克發動進攻的要求。

韋德裏納在接受歐洲廣播電台采訪時說,伊拉克是否違背協議不能由美國來決定。韋德裏納說:“將由(聯合國)安理會來決定伊拉克是否在要花招……而不隻是由美國來決定。”

支持華盛頓對伊拉克采取強硬立場的英國首相車萊爾今天說,重要的是用一項新的能確保這一危機不再發生的安理會決議來支持安南的協議。

當被問及如果巴格達不遵守最新協議,法國是否會支持在聯合國提出一項允許美國理所當然地對伊拉克動武的決議時,韋德裏納說:“就此而言,不會。”

在安南秘書長化解了核查危機後,法國人的高傲自得更為顯現出來。

法國《世界報》2月25日刊登穆納·納伊姆寫的一篇新聞分析,題為(法國為促使“外交邏輯”取得了支配地位感到高興》:在同巴格達交涉時,法國費盡了口舌,但在無法回避的原則問題(伊拉克必須裁軍,聯合國武器核查小組是不可觸的)上並沒有作出讓步。巴黎現在可以為自已的這種做法感到高興了。法國還可以自誇說,它使人們接受了使談判打破僵局的兩個主張。第一個主張是,綜合考慮聯合國的武器核查工作和尊重伊拉克的尊嚴這兩個問題,二者是可以兼容的,躍不偏向巴格達,也不偏向聯合國監督伊拉克銷毀化學生物武器持別委員會(即聯合國伊拉克問題特別委員會)。第二個主張是,對伊拉克的所謂\"總統\"住所采用特殊檢查辦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