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衝突的由來(3 / 3)

阿拉伯最高委員會代表聲稱,巴勒斯坦的全體阿拉伯人決定以其所有的一切手段來反對任何肢解、隔離或分裂他們的國家或給予某一少數民族以任何特殊或優越地位的計劃。對於猶太人表現出了強硬的立場,可謂寸土不讓。

巴勒斯坦猶太建國會的代表聲稱,如果接受特別委員會的多數方案將使立即重建猶太國從而對其自己的移民有權進行獨立自主的控製成為可能,那麼猶太建國會就會建議接受此項分治的解決辦法,但須以進一步討論憲法和領土條款為條件。

蘇聯代表讚同多數方案,指出分治的辦法“是符合聯合國的原則和宗旨的”,“符合兩個民族的根本民族利益”,“是唯一行得通的辦法”。

美國不僅支持分治方案,而且為使這一方案能獲通過而一直盡其所能地施加它的影響。美國幾次使會議拖延表決日期,並在會下對一些態度猶豫的國家加以拉攏或施加壓力。

1947年11月29日,聯大對多數方案進行了表決,以33票讚成對13票反對、10票棄權通過了《關於巴勒斯坦將來治理(分治計劃)問題的決議》。決議規定:英國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抬必須結束,英國軍隊必須盡快撤出巴勒斯坦,最遲不得超過1948年8月1日;英國撤出後兩個月內在巴建立阿拉伯國、猶太國和耶路撒冷市國際特別政權。按決議劃分的阿拉伯國家麵積為11,000餘平方公裏,猶太國麵積為14,000餘平方公裏,耶城麵積為176平方公裏。當時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約130萬,猶太人約60萬,但占2/3以上人口的阿方僅分得44.2%的土地,而人口尚不到1/3的猶方卻分得55%以上的土地。分治決議對猶太複國主義者相當有利,因而為他們所接受。

阿拉伯國家和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則一致反對分治計劃。1947年12月,阿盟七國總理及外長在開羅舉行的會議上宣布:“阿拉伯人決心為反對聯合國分裂巴勒斯坦的決議而戰”,並表示阿盟已同意采取“決定性的手段”以防止巴勒斯坦的分治。猶太複國組織方麵則加緊向美國和東歐尋求軍火和援助,鼓動猶太人加速遷入,積極擴軍備戰。整個中東陷入緊張之中,阿猶雙方的對立日趨激烈。

分治決議終於引發了醞釀已久的阿猶全麵衝突。到1948年春,阿、猶的武裝衝突愈演愈烈,並迅速發展成為一場戰爭。巴斯坦全境陷入了恐怖和混亂的無政府狀態。

麵對日益惡化的巴勒斯坦局勢,聯合國安理會從2月到4月進行了一係列討論,但毫無結果。3月中旬,美國提出暫停分治,實行臨時托管的建議。4月16日在紐約開始的聯大第二次特別會議,討論了美國的托管建議。

蘇聯繼續維護聯大分治方案,葛羅米柯說:“決議沒有執行,不是因為決議本身不好,而是因為一些國家不執行它。……這中間首先就是美國。”

辯論毫無結果,最後,特別會議任命瑞典紅十字會主席福耳克·伯納多特伯爵為聯合國巴勒斯坦調解專員,同巴勒斯坦地方和社會當局進行斡旋,以求確實保護聖地並促進巴勒斯坦未來情勢的和平調整。

同時,安理會於4月17日通過一項決議,促請巴勒斯坦阿、猶雙方實行停戰,並於4月23日成立了一個由比利時、法國和美國這三個在耶路撒冷駐有領事官員的安理會理事國的代表組成的巴勒斯坦停戰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的工作是協助安全理事會對其4月17日決議中所號召的停戰進行監督。

1948年5月14日,英國第7任高級專員艾倫·坎寧輪爵士匆匆撤出了混亂不堪的巴勒斯坦地區,提前結束了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

當天下午4時,猶太複國主義全國委員會在特拉維夫藝術博物館宣布成立以色列國。會議發表了獨立宣言。以本·古裏安為首的行政委員會行使臨時政府職權。從此結束了以色列人沒有自己獨立國家的曆史。

以色列宣布成立後僅11分鍾,美國就承認了以色列國。3天以後,蘇聯也宣布承認以色列。這兩個大國對新生的以色列國家,利益是一致的。

以色列國的成立成為阿猶之間矛盾和對抗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的標誌。阿拉伯方麵認為“在阿拉伯區域內建立一個異族國家是對阿拉伯人的侵略行為”,要不惜一切代價進行抵製。

阿拉伯人確實這樣做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