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蘇伊士運河戰爭(1 / 3)

納賽爾要修“比金字塔還要偉大幾倍的工程”。美國人答應給錢又食言,納賽爾惱羞成怒,宣布收回蘇伊士運河。英法出兵中東,以色列甘當打手,麵對英法的否決,安理會癱瘓了。

納賽爾收回運河

50年代,國際風雲變幻的年代。50年代的中東更是如此。

1952年7月23日,埃及自由軍官團的領導人納賽爾陸軍中校成功的發動了“七月革命”。1954年11月14日納賽爾又解除了納吉布的總理職務,自己處於握有實權的地位。

大權在握的納賽爾一直希望能收回蘇伊士運河的航運主權。當時,英法擁有運河公司96%的股票,埃及僅能獲得運河全部收入的3%。盡管英埃在1954年10月簽訂《關於蘇伊士運河基地的協定》,規定全部英軍在協定簽訂後20個月內撤出埃及,但並未規定何時收回運河主權。

第一次中東戰爭之後,埃及和以色列仍處於緊張的武裝對峙之下,並沒有結束戰爭狀態。納賽爾出任總理後,多次表示了要消滅以色列的願望。為了增強軍事實力,納賽爾急於獲得先進的武器裝備。在遭到西方國家拒絕之後,埃及不得不轉向蘇聯。1955年9月,埃及和捷克達成了通商協定,按照這一協定,幾年內埃及將獲得坦克230輛、裝甲車300輛、火炮500門、米格戰鬥機150架、轟炸機50架、潛艇和艦艇若於艘等共計8000萬美元的蘇製武器。在爭奪埃及的鬥爭中,蘇聯首先贏得了一個回合,使西方國家大為不安,試圖通過向埃及提供“經援”改變敗局。

當時,為了振興民族經濟,埃及正計劃修建耗資達10億美元的阿斯旺水壩。對納賽爾來說,阿斯旺水壩是“一項比偉大的金字塔還要大17倍”的功業。為了建設水壩,納賽爾要求美英兩國和世界銀行提供資金。

為了阻止埃及與蘇聯關係的發展,1955年10月20日,美國向埃及表示,隻要世界銀行支持,美國也將在資金上給予合作。12月17日,美國與英國一起表示願向埃及提供7000萬美元的貸款用於阿斯旺水壩第一期工程。世界銀行也打算向埃及提供兩億美元的貸款。埃及在1956年7月17日接受了美英上述貸款建議。

美國艾森豪威爾政府的援埃計劃在國內首先遭到親以色列勢力和南部國會議員的反對。南部國會議員擔心埃及在阿斯旺水壩建成後將生產更多的棉花,對大量種植棉花的美國南部各州不利。加之1956年5月,埃及斷絕同蔣介石集團的外交關係,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杜勒斯對埃及的這一行動大為惱火。院外援華集團也加入反對援助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壩的隊伍。

6月中旬,蘇聯外長謝皮洛夫訪問了開羅,美國獲知謝皮洛夫已經為埃及修建水壩提供了貸款。7月19日,就在埃及外交部長飛往華盛頓,準備同美國政府商談對阿斯旺水壩援助事項的途中,杜勒斯宣布美國撤回援助埃及的計劃。24小時後,英國也宣布撤回對大壩工程的援助。受製於美英兩國的世界銀行的貸款允諾也隨之取消。

美英此舉,意在把這個它們看來成功把握不大的巨型工程項目及其所帶來的沉重經濟負擔轉嫁到蘇聯身上,同時也迫使埃及政府變自己的中立主義外交政策為親西方的政策。但是它們完全沒有料到,埃及納賽爾政府對此作出的反應全部打亂了它們在中東的戰略計劃,使西方國家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納賽爾決定收回運河。

納賽爾此舉,全世界各國大為震動。從卡薩布蘭卡到馬斯喀特的整個阿拉伯世界,都一致讚揚這一行動是維護阿拉伯民族獨立主權的空前壯舉。各社會主義國家,亞非許多新興獨立國家也都紛紛表示支持埃及政府的正義立場。

三國密謀開戰端

對於英法兩國來說,埃及的行動不啻是個晴天霹靂。英國首相艾登驚呼,這是自1940年以來英國“所遇到的最危險的局勢”。兩國政府都召集會議商討對策,強硬派主張采取軍事行動,而溫和派擔心此類行動力量不足且效果不好。經過一係列緊急磋商和反複權衡,兩國決定采取聯合行動,一方麵為軍事解決準備,另一方麵拉美國展開外交攻勢,力爭不使用武力而以外交方式迫使埃及讓步。

艾森豪威爾政府則感到左右為難。一方麵,他擔心如果支持英、法,會把阿拉伯國家推入急於在中東擴大影響的蘇聯懷抱之中。另一方麵,他也意識到,如果美國對這場實際上是由美國引起的危機袖手參觀,事態可能會擴大,甚至危及美國和英、法及其它西方國家的關係。於是,美國一方麵同意就運河事件同英法進行緊急磋商,另一方麵又對埃及宣稱,美國政府不反對其國有化原則。

8月起,美英法邀請有關國家在倫敦先後召開了兩次會議討論蘇伊士運河問題。在第一次會議上,美國提出了“四點計劃”,建議建立一個管理運河的國際組織並設立一個管理機構,但不受埃及控製。這個建議為埃及拒絕。在第二次會議上,美國政府又提出“蘇伊士運河使用國協會”方案,想把使用國組織起來,目標仍然是要實現對運河實行國際控製原則。埃及再次拒絕了美國的建議。

英法兩國由於害怕蘇聯把問題交給安理會,使自己處於以武力威脅埃及的被告地位,遂搶先於9月23日聯合寫信給安理會主席,要求安理會審查“埃及政府結束運河國際管理製度的單方麵行動”所造成的形勢。第二天,埃及也要求安理會就英法對埃及的行為進行審議。

安理會於10月5日正式進行討論。由於各方分歧很大,在聯合國秘書長哈馬舍爾德的安排下,英法和埃及三方於10月9日進行了秘密會談,達成了六項原則協議:

(1)保持運河通航自由,不得有任何歧視;

(2)埃及主權應予尊重;

(3)運河的經營應當同任何國家的政治不發生關係;

(4)規定通行稅和費用的方式應由埃及同使用國所達成的協議來決定;

(5)應付稅款中的相當部分將撥作發展之用;

(6)一旦發生糾紛,蘇伊士運河公司同埃及政府之間的未決的問題,應當在規定有適當的職權範圍和具有關於支付應付之款的適當的規定的情況下通過仲裁來加以解決。

這六項原則得到了安理會全體理事國的一致讚同。但英國政府認為,六項原則並不充分,從埃及禁止以色列船隻通過運河的先例來看,埃及並不打算恪守通航自由的原則,而很可能把運河用來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務,要想做到通航自由,唯有對運河實行國際共管。因此,10月13日,英法聯合向安理會提出了包括上述六項原則在內的蘇伊士運河實行國際共管的提案。提案的第一部分(即六項原則)得以通過,而對於提案的第二部分(即國際共管部分)未能通過,南斯拉夫投了反對票,蘇聯代表謝皮洛夫則行使了蘇聯的否決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