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四次中東戰爭(1 / 3)

薩達特不甘作傀儡,驅逐蘇聯顧問,他要打一場“有限戰爭”,“準備付出100萬人的犧牲”。以牙還牙,埃軍在贖罪日發動突襲,“巴列夫防線”並非不可逾越。美蘇擺出不惜一戰的架式,第三次世界大戰會爆發嗎?秘書長組織第二期緊急部隊。

納賽爾之死

1967年“六·五”戰爭以後,盡管聯合國停戰監督組織安排了雙方的停火並進行監督,但中東地區並沒有能歸於平靜。破壞停火協議的事件不斷發生,埃以軍隊在蘇伊士運河兩岸緊張對峙,並不斷炮擊對方陣地,進行消耗戰。以色列則動用轟炸機轟炸埃及防禦陣地和導彈基地,甚至飛入開羅附近地區,對埃及造成了嚴重威脅。美蘇各支持一方,把中東變成了它們的新武器試驗場。

蘇聯利用阿拉伯國家要求重建軍隊、收複失地的強烈願望,通過軍援進一步向中東地區擴充勢力,並開始直接從軍事上控製埃及等國。從1968年初開始,蘇聯在6個月內迅速補充了敘利亞在六·五戰爭中損失的全部軍事裝備,並向埃及提供大批坦克、飛機和飛行教練員;與此同時,蘇聯軍事專家滲入埃及軍隊營級以上單位充任顧問,控製了埃及所有的導彈發射場、主要的港口和機場。1970年初,納賽爾訪蘇期間提出要求蘇聯提供防空導彈,加強埃及的防空體係。當年內,蘇聯向埃及提供了一批薩姆-3型導彈發射架和米格21殲擊機以及先進的高炮、雷達等設備,派往埃及的蘇聯軍事顧問、專家約4000人,導彈部隊達15,000人,在運河以西30公裏建立了約80個防空導彈基地。

美國則傾全力增強以色列的實力,以同蘇聯對抗。1968年10月,約翰遜政府批準向以色列提供最先進的鬼怪式戰鬥機。尼克鬆上台後,美更是決心大力武裝以色列,僅1971年,美國出售給以色列的軍火就價值6億美元。

但美蘇大力武裝各自偏祖的一方,並非是想打破中東“不戰不和”的局麵,相反,它們更怕在戰爭中迎頭相撞,兩敗俱傷。蘇聯向埃及等國提供的主要是防禦性武器,並想以此為籌碼,同美國“政治解決”中東問題。尼克鬆也一再聲稱:“除非美蘇坐下來談判,否則中東就可能打核戰爭”。

從1968年到1970年,納賽爾回訪莫斯科,要求蘇聯履行前言,幫助埃及建立導彈防禦網和出售更先進的進攻性武器,但蘇聯領導人以不願“冒風險”為由加以拒絕。納賽爾希望破滅,憂憤交加,於1970年9月含恨去世。

薩達特驅逐蘇聯軍事顧問

納賽爾的去世是中東形勢的一個轉折。10月,繼任總統薩達特提出,1971年是解放以色列占領區、恢複巴勒斯坦人合法權利的“決定性一年”。這年5月間,他清除了埃及領導層內一個強大的親蘇集團。作為對蘇聯的一種安撫,薩達特於5月27日同蘇聯簽訂了一項為期15年的友好合作條約。1972年2月,薩達特出訪莫斯科,得到了蘇聯給予武器的保證,卻未得到蘇聯在軍事上和外交上無保留的支持。蘇聯擔心對埃及的過分支持可能為美蘇關係帶來風險。

埃及等國收複失地、報仇雪恨的願望倍受壓抑,而以色列則以“勝利者”自居,侵略氣焰更加囂張。這使薩達特逐漸認識到,“不戰不和”的僵局正是兩個超級大國所竭力要維持的,而對阿拉伯國家有百害而無一利。1972年4月底,薩達特再赴莫斯科,向蘇聯領導人指出,隻要以色列不撤出被占領土,同以色列開戰是不可避免的。但勃列日涅夫冷淡地表示,他可不想看到一場超級大國之間的對抗。5月,尼克鬆訪問莫斯科,美蘇發表聲明,主張凍結中東現狀,鼓吹實現“軍事緩和”,蘇聯重申不向埃及提供新式武器。

蘇聯的行為引起了阿拉伯國家的不滿,他們不再相信能依靠蘇聯的支持來收複被占領土。1972年7月18日,薩達特發表了轟動一時的聲明,宣布將大約二萬名在埃及的蘇聯軍事顧問驅逐出去,蘇聯在埃及建立的軍事設施和裝備將歸埃及所有。埃及的行動是蘇聯在中東遭受的一次重大挫折,也是蘇聯為緩和付出的代價。

盡管在這時,美國和埃及已經有了一定的秘密接觸,但是薩達特對美國同樣缺乏信任。在他看來,無論是蘇聯還是美國,都不可能通過外交途徑使以色列從西奈撤退。薩達特的主要方針仍然是準備通過戰爭收複被占領土。

薩達特決心發動戰爭,也有著深刻的國內背景。自從“六·五”戰爭以後,埃及被長時間的“消耗戰”拖得精疲力竭,加上蘇伊士運河關閉和運河區經濟活動癱瘓,大批難民流入內地,使埃及政府不堪負擔。由於要維持全麵動員態勢,埃及國內經濟陷入了窘境。當時,人民生活困難,每天連飯都吃不飽,薩達特政權不穩。1972年1月25日,在開羅發生了反政府暴動,這是促使薩達特總統決心采用武力手段的一個重要原因。

臨時推遲的“複仇計劃”

要武力解決中東問題,應打一場什麼樣的戰爭呢?在這個基本問題上,薩達特總統同軍界首腦之間出現了意見分歧。陸軍總司令薩迪克主張同以色列打一場全麵戰爭,把戰爭推遲到埃及空軍力量能同以色列空軍力量對抗時進行,企圖一旦戰爭時機成熟,一舉收複所有失地;而薩達特總統主張打一場目標有限的戰爭,他認為哪怕在蘇伊士運河東岸能收複1英寸土地,並能站住腳跟不撤退,埃及就能在外交上、政治上處於有利地位,改變東西各方對阿以爭端的態度,迫使以色列接受談判,洗刷掉“六·五”戰爭的恥辱。

1972年10月24日,薩達特總統在吉薩總統官邸召開了最高軍事會議。會議從下午9時一直開到深夜,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會上,薩達特總統強烈主張打一場目標有限的戰爭。10月26日,薩達特總統解除了薩迪克將軍的職務,任命沙茲利為總參謀長,任命伊斯梅爾為國防部長兼總司令。就這樣,終於作出了打一場目標有限的戰爭的決定,人事調整也已完成,以後戰備的步伐加快了。

1972年11月,埃及著手擬定作戰計劃。1973年1月,阿拉伯國家召開軍事會議,協調如何對以色列作戰和政治行動等問題。2月,薩達特總統命令總參謀部研究開戰時機,並指示在開戰後24小時內要確立絕對優勢,關於開戰時機,總參謀部提出了三個方案:5月、9月、10月。

同年2月,國防部長伊斯梅爾又訪問了敘利亞,埃、敘兩國決定采取聯合行動。之後,伊斯梅爾又訪間了莫斯科,要求蘇聯提供武器援助。同年3月,伊斯梅爾訪問了華盛頓,要求美國不要向以色列提供武器援助,但遭到拒絕。為此,薩達特總統決定發動五月戰爭,並急於完成作戰計劃。在此之前,1月,薩達特總統已命令總參謀長沙茲利擬定渡河作戰計劃和其他作戰計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