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可燃冰
天然氣水合物是分布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因其外觀像冰一樣而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又被稱做“可燃冰”或者“固體瓦斯”和“氣冰”。
百慕大三角離奇事件之謎至今雖仍未解開,但目前哈奇森提出的解釋獲得了最多的認同。哈奇森,這個對物理頗感興趣的加拿大人進行了震驚世人的實驗——“百慕大神奇現象再現”。1979年的一天,熱衷於奇怪試驗的哈奇森正在研究特斯拉的電磁波試驗。當一切準備就緒後,他在靜靜地等待著實驗結果。故事就在不經意間開始了:哈奇森在觀察實驗的同時感覺到有個東西突然落在了自己的肩膀上,原來是一塊金屬片,哈奇森沒在意,隨手將它扔了出去。但奇怪的是它又飛回來了,又打在了他的身上。這時,一根放在地上的大鐵棒竟然也飛起來了,還在空中停留了一會兒才落下。為了給這些奇異現象一個科學的解釋,哈奇森不斷地重複著他的實驗。結果又接二連三地出現驚人的現象,很多物體都能在空中逗留一陣子,像塑料、鋅、銅等能在空中不斷地盤旋和來回穿梭,某些物體甚至能夠以飛快的速度猛烈地撞擊到人的身上。隻是,這樣的魔幻效應沒有規律可循,不是隨時都可以看到的,有時候要經過好幾天才可能出現一次。
經過哈奇森的多次電磁實驗後,他終於對這些現象有了一些認識。於是,更多新奇現象接踵而至,用水泥和石頭建製的房子旁邊可以瞬間著火;鏡子會自動破碎,碎塊可以衝到百米外的地方;不同材質的金屬常溫下便可熔合在一起,有的金屬甚至可以變成泥狀或果凍狀的物質,在磁場消除後它們又會恢複原樣,變成堅硬的金屬;不同的光束和光環在空中顯現;容器裏麵的水開始旋轉……這些奇特的現象就被稱為“哈奇森效應”。
人們驚奇地發現,哈奇森實驗室的新奇現象竟然與百慕大三角發生的離奇現象有著驚人的相似這外,或者說,哈奇森效應就是百慕大種種怪象的完美再現,古怪的光亮、奇異的綠光和磷光、奇怪的漩渦雲團和異常的電磁……某些實驗中,有的物體也會蒙著一層灰色而朦朧的霧,在房間裏如同幽靈般漂移、飛轉。所以,哈奇森相信百慕大三角發生的各種離奇怪象與電磁有著密切的關係。但是電磁能夠令船隻和飛機消失不見嗎?哈奇森認為是完全可能的。因為大自然自身就能生成實驗室裏製造的種種磁場,再在適當的情況下悄無聲息地將船隻和飛機碎裂或者隱沒,抑或是消失在另外的領域中去。
哈奇森效應轟動了世界。於是人們重新審視了百慕大發生的各種現象,也鑒於實驗所產生的效果,人們想知道自己身邊是否也有電磁“漩渦”的存在。顯然,太多的自然界的秘密我們還沒有解開,電磁的力量依舊不可捉摸。或許正是這股神奇力量才是打開大自然驚人現象大門的鑰匙。哈奇森效應的發現,向人們展示了我們周圍無處不在的巨大潛能。無論這些潛能對我們來說有益還是無益,我們都應當了解它們,重視它們。
探索“泰坦尼克號”沉沒的秘密
1998年轟動世界的《泰坦尼克號》電影,創造了票房最高紀錄。2012年的4月,3D版的《泰坦尼克號》的電影在全球放映,引起人們極大關注。2012年剛好是此船悲劇發生100周年,全球不少城市在悼念當年的死難者。人們之所以念念不忘該船的悲劇,是希望不要再發生此類的悲劇。有的史學家至今不能信服發生悲劇的那些理由和原因,沉沒真正的原因如今還是個謎。為了解開這個謎,探險家們要運用高科技的裝備,到3000餘米的海底看個究竟。
“泰坦尼克”號是20世紀初由英國建造的一艘豪華型郵輪,在1912年4月10日從英國安普敦港起錨,在橫渡大西洋前往紐約的首次航途中,於北大西洋多冰海域與冰山相撞,不幸沉入海底。1985年,由美國和法國組成聯合探險隊發現了該船殘骸。這次載人下潛到3110餘米的深度,實地進行探察,這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創舉,它不亞於宇航員在遙遠陌生的星球上著陸的危險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