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7月13日,在北大西洋海域,美國海軍的探險隊員們乘深潛器,去探訪海底的“泰坦尼克”。他們的目的是想調查沉船在海底的情況,有沒有珍寶,日後能不能打撈。
“在那邊。”馬丁輕輕地說。
“好像是隻吊燈!”
“不可能吧!”馬丁不停地反駁。
的確令人難以置信。因為這艘巨輪沉到數千多米深的海底下,就如一列飛奔而來的列車撞上了大山,吊燈類的東西能保住嗎?
但世間的事物都有例外,這盞吊燈果真完好地保存下來。馬丁還是有些懷疑,他操縱“小賈森”進入房間,來到離那隻吊燈不足1米處,一切都證實這盞吊燈完好無損的奇跡。
這次水下時間很快就到了,隻好返回海麵。
以往人們把“泰坦尼克”號沉沒歸咎於右舷被冰山撞開了一條300米長的大裂縫而造成的。巴拉德一直懷疑這個觀點,想要揭開這個謎底。他們設法使“阿爾文”號潛航到沉船的船艏旁著地。從海麵急速下潛的動力使“阿爾文”號陷入海底泥沙之中,這股撞擊力幾乎使“泰坦尼克”號向左移動了一下,使右舷船體與依附其上的泥沙之間出現一條縫隙。他們的深潛器貼近豎直的銅鐵船體慢慢移動,試圖發現那條推斷中的裂縫。可他們除了看到船板向裏彎折和鉚釘脫落外,別的什麼也沒有發現。從後來考察拍攝的照片中,他們發現右舷銅板上有一個洞,但並不大,隻有幾米。看來這個疑點還是得不到圓滿的解答。
什麼是鉚釘
一種金屬製一端有帽的杆狀零件,穿入被連接的構件後,在杆的外端打、壓出另一頭,將構件壓緊、固定。在鉚接中,利用自身形變或過盈連接被鉚接件的零件。鉚釘種類很多,而且不拘形式。
在這8次考察中,巴拉德他們看到一些難忘的鏡頭。有一次,他們透過深潛器的舷窗和水下機器人,看到了這樣一幅場麵:“泰坦尼克”號在海中折斷時,很像一個被肢解的娃娃頭一樣掉進了一片鬆軟的泥土中,所以一隻漂亮的瓷杯平穩地矗立在巨大的船用鍋爐的頂端。船上的小型電氣供暖器散落在周圍海底,成為當年短暫的舒適與享樂航行的曆史見證。在這樣悲慘的場地遊覽,無生命的東西也會呈現出人的氣質。有一次,他們慢慢沿著沉船體行進,那些黑乎乎的舷窗看上去就像一雙溢滿淚水的眼睛。
多次的水下考察,他們發現船艏和船艉判若兩個世界:船艏依舊完好無損,保持著它往昔的尊嚴;而船艉則像遭到浩劫之後的淒涼。要知道,當年乘客和船員們,就聚集在船艉走向死亡的。
通過對“泰坦尼克”號先後8次探險調查,最大的發現隻有兩條。第一,“泰坦尼克”號上的貴重物品和金銀財寶已被洗劫一空,到底是什麼人幹的,使用了什麼樣的高科技裝備,成了一個猜不破的謎。第二,“泰坦尼克”號並不是被冰山撞沉的,而是300萬顆鉚釘質量不合格造成的,撞上冰山後使船體散架從而造成快速沉沒。
“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新說,歸結於小小的鉚釘,聽起來有點令人難以置信,但細細想來,給人們的警示是很深刻的。
但是對這些新說,並不能令人信服。近幾年來,英國史學家提姆·馬爾汀又有新說。當時船撞上冰山之後,船長下令向附近船隻打出“快來,船要沉了”的求救信號,卻沒有得任何回應。有人見到過一盞燈光向“泰坦尼克”號靠近,可是突然消失了。這位史學家對該船沉沒研究多年,讀了數以萬計份證詞和專家報告,其中也包括海底探險家的報告,他發現這些理由都站不住腳。他堅信事實才是關鍵。為了尋找沉船記錄,提姆向全世界航海資料庫提交申請,查看3.7萬份記錄,提姆找到了當年沉船位置的記錄,也找到同時同刻其他船隻的航海記錄。提姆發現一件怪事,幾乎所有船隻都發現那天有異常現象:那天8時,海上有大量折射現象,中午、下午以至夜裏都有折射,星星好像特別多,比平時都要亮好幾倍,景象十分奇特。提姆終於發現,那天“泰坦尼克”號可能遇上了海市蜃樓而發生了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