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土著人還告訴狄龍,另一艘船跟土著人很友好,還給土著人送東西,船修好後就走了。狄龍在那個珊瑚礁附近海裏,撈上了幾門銅炮和一口吊鍾,上麵寫有“巴讚鑄造,1785年”字樣。但到底拉佩魯茲怎麼死的,誰也說不清,而這隻純銀護手上的刻字,又足以證明,拉佩魯茲肯定是在這個島上遇難的。
100年之後的1959年,一群考古學家和潛水員們在這個島的附近海域,撈上了錨、大炮、炮彈、銅釘,還有一枚鑄有彼得大帝頭像的銀盧布。這個銀盧布又再次證明了拉佩魯茲的身份,因為18世紀到過西伯利亞又向南航行到瓦尼科羅島的人,隻有他一個。因此,純銀護手和銀盧布這兩樣東西,足以證明拉佩魯茲就是被土著人殺死的。
究竟誰先發現的美洲
數十年來,由於科學和考古的不斷發展,對誰是第一個發現美洲大陸的人有不同的說法。
1. 中國人首先發現美洲說
公元499年,一個名叫惠琛的高僧來到皇宮,向皇帝遞交了一本他遠洋傳教的折本,說他乘船離開中國,向東遠航兩萬裏到了一個神秘國家。這個國家的居民生性平和,住在沒有城牆的城市裏,有高超的繪畫藝術。他們能用樹的內皮造紙和縫製衣服,那裏的金銀並不貴重,而玉石卻被視為珍寶。這是個多首領的國家,有貴族和平民之分。惠琛把這個國家稱為“扶桑”。
中國的不少史書上,把“扶桑”看成是日本,或者是庫頁島。但後來,一些史學家對惠琛折本進行詳細研究發現,“扶桑”是美洲的墨西哥。
庫頁島的曆史
庫頁島,俄羅斯稱為“薩哈林島”,是俄羅斯聯邦最大的島嶼,屬薩哈林州管轄。曆史上為中國領土,沙皇俄國通過1860年的《中俄北京條約》逼迫清政府割讓該島。1905年和1918~1925年間,日本曾統治庫頁島全境。1945年,前蘇聯發動八月風暴軍事行動,奪得庫頁島全境。
理由在哪裏呢?這些史學家的觀點主要有三個方麵:其一,日本和庫頁島距中國不太遠,也不太往來,更缺少惠琛描述的那種文明;其二,太平洋的寬度約2萬千米,也就是說從中國海岸到彼岸的美洲大約2萬千米;其三,公元526年福建有艘漁船被暴風刮到東麵很遠很遠的地方。後來這艘漁船上的漁民說,他們到了“扶桑”國,那裏的人長得跟中國人不一樣,長得醜,主食是小菜豆。據此推理,那個“扶桑”國是墨西哥,因為皮膚黑、食小菜豆是墨西哥人的特征之一。
有些人對此有懷疑,認為中國木船漂洋過海到美洲的墨西哥,有這種可能性嗎?
一些史學家對此也做了研究。1500多年前,橫渡太平洋的確不是一件易事,當時對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來講,條件都不具備,但對中國例外。因為中國的造船業已相當先進,從廣州考古發現的2200年前的造船廠遺址來看,當時船塢就有29米長,已能造大船,完全有能力遠航。
而且從航線上來說惠琛也完全可能到達美洲。惠琛記錄的航線是:離開中國先向東北航行,然後轉向正東,最後折向東南而到達“扶桑”。惠琛說的航線還一路順風。史學家發現,惠琛描繪的這條航線,正好是沿著太平洋的環流而行,是大自然賜予的最佳航線。在亞洲東岸有一股強大的海流——黑潮,沿琉球群島、日本向東北方向流去,平均流速每小時約2海裏;在北太平洋中緯度區,有一股自西向東的洋流,叫西風漂流;在北美沿岸有一股稱為加利福尼亞的洋流,自西北向東南流去。這三股洋流的流向跟惠琛講的東北-東-東南的流向完全一樣。傳教而遠航的高僧們,正好選擇了這條最佳航線,順風順水完全可能到達美洲。
惠琛他們又是如何返回中國的呢?折本中雖然沒有記載,但史學家們推測,惠琛還是利用太平洋的環流安全返回中國的。黑潮、西風漂流、加利福尼亞流和北赤道流組成了一個順時針方向的北太平洋環流。人們隻要認識和掌握了這個大洋環流,便可自由自在地航行在太平洋的兩岸。史學家們把大洋環流稱為亞洲和美洲的“理想天橋”,看來我國祖先早在1500年前就利用了這一“天橋”訪問了美洲。
除了惠琛的這些記載,史學家們還從美洲考古中發現,墨西哥的文物,跟中國有許多驚人的巧合。
晶瑩無瑕的美玉是中國人心目中純潔神聖的象征,湊巧的是,太平洋彼岸的墨西哥跟中國一樣把玉石當成靈氣的寶貝,也把玉石雕成各種飾物,在墨西哥還出土了帶有早期漢字的玉串珠。
在墨西哥出土的文物中,還有明顯帶有中國特征的青銅器。那蒙古利亞型的眼睛,中國式的長辮和華夏式的帽子,幾乎跟中國古代人毫無差異。美洲出土的陶器三角鼎的造型像是同一個師傅做的,跟中國完全一樣。
美洲天龍的形象跟中國龍很相似,都是出於對雨神的崇拜。雙頭長蛇——是古代中國虹的象征,在美洲的出土文物中也有類似象征的陶器。
太陽神是美洲人上帝的象征。令人驚奇的是,他們太陽神的畫法跟中國相似,而且太陽神的下邊居然也有一個天字,寫法也跟公元前800年到公元200年使用的天字相同。
秘魯出土的青銅像,手中握有刻著中國漢字的牌子,這些漢字的時代大約是5世紀,上麵還記載著中國一個皇帝的名字和華北一座山名。這跟惠琛訪問“扶桑”國的時間是吻合的。有人說,或許這座銅像就是中國和尚傳教時帶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