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還有許許多多巧合,如果把這些巧合聯係起來,那就不是巧合,恰恰是中國和美洲古代人民交往的證據。而所有這一切都先於哥倫布發現美洲。因此,有些史學家認為,發現美洲的第一個人不是哥倫布,而是中國和尚。高僧們懷著強烈的傳教願望,曆盡千難萬險到世界各地傳播他們的福音,他們第一個登上美洲大陸去普度眾生,發現美洲要比哥倫布早1000年。
2. 非洲人首先發現美洲
最近一百年來,又有一些考古學家有新的發現,說第一個發現美洲的人,很可能是非洲人。他們的根據是:1939年,考古學家斯特林在墨西哥東海岸,挖出一具漂亮的巨石頭像。以後幾年,在距特雷斯紮博特6~10千米的地方,又挖出10個同類型雕塑頭像,最大的有30噸。每個頭像的模樣“如出一轍”——鼻子闊而扁平,下嘴唇厚,具有非洲人的特征。
許多專家推測,頭像是依照幾千年前這個地區一個強大的王朝統治者的模樣雕刻的。美國的一些考古學家認為:這些麵朝大西洋的巨石頭像,可能是非洲人到美洲大陸最明顯的證據。他們比哥倫布早了2000年。他們認為這群移民可能是今天蘇丹境內的人,他們曾經有過強大的軍隊,於公元前8世紀在埃及建立過自己的王朝。
這個國家瀕臨地中海和紅海,因此有高超的航海技術,經常出沒在地中海,來往於英倫三島之間,進行貿易。
20世紀70年代,波蘭解剖學家維爾辛斯基在奧爾梅格人的墳墓中發現一些顱骨,具有“明顯的非洲人特征”。這些發現證明2000年前就有非洲人在美洲土地上生活。
史料還證明,哥倫布到達美洲海地島時,島上的印第安人告訴他,他們曾經跟非洲人進行過貿易,他們從非洲人手中買到過一種黃色金屬的標槍。哥倫布檢驗了幾支,結果發現標槍含金56%、銅25%、銀19%。其成分與當年幾內亞沿岸一帶所用的標槍是一模一樣的。
以上幾條理由,證明非洲人先於哥倫布發現美洲。
探索海底失落的文明之謎——赫拉克利翁古城和東坎諾帕斯古城
在人類曆史上,曾經存在著許多輝煌燦爛的文明,它們有的記錄在史書中,有的遺存在地麵上,或具體生動,或殘缺不全;也有一些文明,曆經滄海桑田,已經很難再尋到痕跡,有的則沉睡在了深深的海底。要想重拾深藏海底文明的往日輝煌,就需要人們對神秘莫測的海底世界進行考察和探究。
在眾多失落在海底的文明中,古代埃及的兩座城市——赫拉克利翁古城和東坎諾帕斯古城的發現吸引了眾多關注的目光。
公元前500年前後,埃及北海岸尼羅河入海口,曾經存在著以繁華富有和規模宏大而聞名於世的赫拉克利翁古城和東坎諾帕斯古城。這兩座古城曾是埃及的商貿中心,希臘船舶也大多經此從尼羅河進入埃及,市列珠璣,戶盈羅綺,車水馬龍,一派繁華。另外,它們還是很重要的宗教城市,建於城中的神殿每年都會吸引全球各地大量信徒前往朝聖。由此,我們不難想象古城當時盛世繁華的景象。可惜,“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古城繁華的景象沒有感動曆史的變遷,終於,在每年尼羅河洪水的無情泛濫下古城漸漸淹沒於水下。
在沒有關於古城的確鑿文物出現之前,我們對赫拉克利翁古城和東坎諾帕斯古城的了解隻能是來源於古代典籍上的零星記載。據公元前5世紀時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在書中的描述,這兩座城市似乎是地中海上的島嶼,這引起了眾多曆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的興趣,並開始對它們的探索與研究。
法國考古學家弗蘭克·高迪奧多年來一直在位於尼羅河三角洲西麵的阿布齊爾海灣進行探查,在2000年之前他都沒有任何發現,到2000年時,高迪奧才滿心歡喜地在7米深的海底發現了兩處有著殘牆、欄杆,已倒塌的廟宇和雕塑等遺址。距離今天的海岸線1.6千米處有第一處遺址。經過深入挖掘,以高迪奧為主的考古團隊還發現了一些護身符、錢幣、珠寶首飾等,據估計應該是公元前600年的物品。通過石板上記錄的文字,得知城市名應該為赫拉克利翁;通過上麵刻著的稅務法令及相關文字,得知簽署者為奈科坦尼布一世。除此之外,考古團隊又確認了兩座分別供奉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赫拉克利斯和埃及主神的廟宇。在赫拉克利翁神廟以北的地方,還發現了大量青銅器,估計當時應該是用於祭祀的。在數千米之外考古學家還發現了第二處遺址,經考古學家鑒定,認為它應該是東坎諾帕斯古城。
經過後續的研究工作,認為這兩座古城建在泥沙地上,沒有足夠的地麵支撐,加上尼羅河洪水泛濫,地基在洪水的衝刷後,不斷下沉,天長日久,洪水就把古城淹沒在了水下。
滄海桑田,曆史變遷;鬥轉星移,世紀變幻。曾經的赫拉克利翁和東坎諾帕斯古城都已成為曆史,它們的容顏,它們的生命,它們的繁華,都已成過往,卻在海底留給世人一種殘缺之美,遺址在那裏淺吟低唱,訴說著當年的燦爛輝煌……
曆史不可能重現。這兩座古城的繁華景象隻能靠我們去想象了,但是海底探索的旅程沒有終點,海底依舊深藏著太多的秘密,等待著人們去探索、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