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不折騰——踏實工作是唯一的成功路徑(1)(1 / 3)

“不折騰”代表了很多人的心聲,但是做到“不折騰”並不容易,它要求我們找準自己的目標,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最有價值的事情;用智慧尋找解決問題的捷徑,沉住氣,踏踏實實地經營自己的事業與未來。當我們發現青春在折騰中消磨殆盡、財富在折騰中所剩無幾、成功在折騰中離我們越來越遠時,我們就會更深刻地體會到“不折騰”背後的含義。

第八節 不折騰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不折騰,一心一意“幹正事”

在這個以“發展”為主線的時代,“不折騰”三個字振聾發聵,意義重大,不僅遵循了曆史發展的要求,更是我們工作中的經驗總結。我們不能把“不折騰”片麵理解為安於現狀和不思進取,安於現狀其實正是在“折騰”大好歲月、“折騰”寶貴人生。“不折騰”是指在進步和發展的過程中不走彎路、不做無用功。其實,“不折騰”就是要專心謀發展,一心一意“幹正事”。

唐玄宗開元年間,盧懷慎與姚崇同時擔任宰相。姚崇是曆史上的名相之一,被稱為“救時之相”,他“精於吏道”,辦事幹練,為人正直沉穩,有“三朝賢相”的美譽。盧懷慎自知本領比不上姚崇,遇到事情便幹脆全推給姚崇,自己半點責任也不肯承擔,隻管陪吃、陪喝、陪玩,於是盧懷慎也博得了“伴食宰相”的雅號。

盧懷慎“不折騰”也“不幹事”,秉持盧懷慎這樣行事風格的人並不少見。領導召見不獻一計,同級會商不置一詞,下屬請示不發一令;上頭說咋辦就咋辦,上頭沒說辦就不辦;多拍巴掌少說話,多端酒杯少負責。這就是他們的處世哲學。

在工作的過程中,不“折騰”無謂的事,“幹正事”才是我們工作的最終目的。這一道理,對國家如此,對組織、個人來說也如此。

曾流行過這樣的說法:“多幹多錯,少幹少錯,不幹不錯。”這也從一個側麵向我們提醒,“不折騰”不應成為我們“幹正事”的托辭或借口,我們要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虔誠的態度去麵對我們的工作,做好自己的分內工作,更加努力地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

實際上,無論對於誰而言,以“不折騰”作為自己行動的準則,將“幹點正事”作為自己行動的目標,才能在工作中進步,在進步中開創佳績。專心發展自己的事業,事業或大或小,隻要“不折騰”,就一定能收獲成功的喜悅。

年輕的李彥宏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的創始人和當家人。他成功的主要原因就在於有明確的目標。當時,互聯網正好步入所謂的泡沫時代,有人勸他做將英語語言網頁翻譯成中文網頁的事,他說“但我十幾年來一直關注的都是搜索引擎這個市場”。之後短信救了很多網站,遊戲又讓很多網站發了財,但他隻專注搜索這一件事情。

“外界很多人覺得我的事業很Boring(煩悶),你們媒體也一直喜歡問我下一步會有什麼新東西。我很無奈,因為我覺得搜索這個市場潛力很大,足夠我們費相當長的時間去開拓,我不會考慮其他的東西。”李彥宏說。

李彥宏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有著一個明確的方向感和一個堅定不移的目標。方向感是茫茫森林裏的指南針,指引著人們按時到達目的地。目標是漫漫黑夜裏的光亮,指引著你走出忙碌的八陣圖。隻有明確了方向,目標精準,才能縮短與成功的距離。

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隻有將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本分的工作中去,才能為自己贏得更寬廣的發展空間。“幹正事”是“不折騰”的唯一選擇,無論是組織還是個人,我們都應該把“幹正事”作為自己的目標導向,將“不折騰”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隻要專心發展“不折騰”,最終一定會幹出成果。

富蘭克林將自己一生的成就歸功於對“在一定時期內不遺餘力地做一件事”這一信條的實踐。當你把精力集中在一件事上時,你就能隨時工作、隨時學習。那麼,新的創意、新的工作方法就會使你的工作變得簡單而又易於完成。一心一意幹做事,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靜下心來

不能專注要麼是有煩惱事,要麼是禁受不住外界的喧囂和誘惑,要麼是過不了眼前的難關,要麼是沒有剔除自身浮躁、急功近利、自閉、僵化的劣根。

2.求知

求知的人有一顆渴望學習的心,懂得生命有限,學海無涯。因而容易鑽到學習中去。

3要有決斷力

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已屬不易,當斷則斷,才能專心做事。

4有目標,有方向

有了目標與方向,就有了專心的動力,工作起來也就愈覺得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