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不折騰——踏實工作是唯一的成功路徑(6)(3 / 3)

老宋是某公司的一名老員工,他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終於從一名普通的財務人員做到了公司財務部門總監。論資曆,公司很少有人能與他相比,於是,老宋常常以功臣自居,逐漸養成了自以為是、目中無人的習慣。

後來,公司擴大規模,陸陸續續進來了一批新人,很快,老宋感到了一種壓力,因為財務部新進的員工工作能力都很強,不僅精通財務、營銷和電腦,還懂外語,相比較之下,老宋除了資曆以外,別無他長。

老宋很不服氣,於是,經過一番計劃,老宋對財務部的新員工實行了“全麵遏製”政策:盡量不讓新員工接觸核心業務,甚至連電腦也不讓碰。可這也沒有難倒這位新員工,一支筆、一把算盤,她把經手的賬目做得漂漂亮亮、無可挑剔。而老宋自己做的一些賬目卻頻頻出錯。

不久,公司領導決定,由那位新員工擔任公司財務總監,老宋負責內務,這讓他處在下崗的邊緣。

老宋錯就錯在沒有意識到如今的老板越來越重視員工的“功”,而不是他有多“苦”,所以作為一個員工,你要追求的不是“苦勞”,而是“功勞”。

如果你還有“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思想,那麼,請摒棄它吧,優勝劣汰的時代,隻有能高效落實責任、完成工作的人才是可以適應社會的人。

很多優秀的人往往並不是在意“苦勞”的人,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努力工作,將創造最優秀的業績作為自己的目標,這樣才成就了他們的優秀。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喬·吉拉德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在1963年1月之前,喬·吉拉德是一個建築師,蓋房子。到1963年1月為止,他蓋了13年房子,他賠得一無所有,銀行把他從家裏趕了出來,還沒收了他的車。他徹底破產了。

妻子說:“喬,我們沒錢了,也沒吃的了。我們該怎麼辦?”第二天,喬·吉拉德就必須出去找工作,這樣就可以給家裏買吃的了。那天,非常冷,雪很厚,他無意間去了汽車經銷店,他跟老板說:“隻要給我一部電話、一張桌子。我不會讓任何一個跨進門來的客戶流失,並且我還會帶來自己的客戶,我會在兩個月內成為你們這裏最棒的推銷員。”老板被喬·吉拉德的自信感染了,他答應了喬·吉拉德的要求,給了其電話和桌子。就這樣,喬·吉拉德打了一天的電話。最後,那天晚上他一直工作到晚上8點50分。他兌現了承諾,沒有漏掉一個跨進門的客戶。在那時候,他甚至還沒意識到自己的生活又重新開始了。

破產的那年,喬·吉拉德已經35歲。過了3年,他就被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

喬·吉拉德全身心投入“賣汽車”的事業中,連續12年榮登世界吉斯尼紀錄大全世界銷售第一的寶座。

牢騷滿腹不如幹勁衝天,隻要努力工作,一定會得到相應的業績回報。

無論對於組織還是個人,不管在行業或組織中的地位如何,不管現今的發展程度如何,隻有業績才能作為發展的保證。如果你把工作當做一項事業來看待,你一定會創造別人所不能及的高業績,為自己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能者上庸者下,在這個時代,隻有功勞,沒有苦勞。沒有功勞的所謂苦勞實際上是在“白折騰”,創造有價值的功勞是我們的最終目標。業績是檢驗工作成敗的主要標準,隻有“苦勞”而沒有“功勞”的員工,抱怨不能為其換來上司的青睞。能創造業績的組織必能在行業中立於不敗之地,能創造業績的職員才是組織中最寶貴的財產。因此,我們必須多出業績,用業績證明自己!

用最充分的準備換來最好的業績

準備工作做得越充分的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一個缺乏準備的員工一定是一個差錯不斷的人,縱然有超強的能力、千載難逢的機會,也不能保證其獲得成功。

準備工作做得越充分的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我們常說的“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就是一種準備的哲學。

我們常常會忽視準備工作,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就在於,準備太重要,但也太平常了。我們大家幾乎每天都生活在準備之中,所以,反而對它的重要性視而不見。提起準備,也許有人會說:“準備沒有什麼了不起。”但就是這不起眼的準備,卻能造就神奇的成功,也能造成痛苦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