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波司登集團的掌門人,高德康立意於把羽絨服做到極致,同時用具有鮮明個性的眾多品牌去滿足大眾細分的需求。高德康的未來設想是,將繼續收購一批國內、國外的優秀品牌及其優秀團隊充實到波司登旗下,集團將擁有一係列由男裝、女裝和童裝組成的品牌群體。
從一個鄉間小裁縫到身家過百億的上市公司董事局主席,高德康用了30多年時間。他常說:“努力隻能做對,用心才能做好;努力加用心肯定做得好。”
如今,支撐高德康的依然是他堅守了三十年的創業理念:“一個正確的方向,一個簡單的做法,不斷地堅持、深化,你就會成功。”
高德康之所以能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浪潮中脫穎而出,是因為他將羽絨服做到了極致。如果能保持把事情做到極致的心態,那麼眼中就永遠沒有極致的狀態,自然而然就會想盡各種方法,去努力把一件事做到更好。工作中,每次都做到極致,每次都比上一次高出的一小步,就是對自己能力的提升,也是對自己經驗的累積。
美國總統麥金萊在得克薩斯州的一所學校演講時,對學生們說:“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們需要盡最大努力把一件事情做得盡可能完美。”真正優秀的人總會將事情做到極致,在每一次的極致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麵對一件工作的時候,我們要做到極致比較簡單,但是,在有限的時間裏,如果你手頭有十件工作,如何才能讓每一件都做到極限呢?
如果你把時間用在一件事情上,即使這一件事做到了滿分,其他的九件也依然是0分。就想考試,就算有一門滿分,如果其他幾門分數低,總分一樣會下跌。所以,在工作中,我們要在追求極致的同時,樹立大局觀,將自己完成工作的總體效果達到極致,這就需要與員工能夠合理分清這些工作的主次級別,將時間和精力最合理地分配自己的任務上,使最終的工作結果達到性價比最高的那個點。
第二十節 激情四射,粉碎“職業倦怠症”
重燃激情,不做“企業睡人”
“職業倦怠”是一種由工作引發的心理枯竭現象,加拿大著名心理學者克麗絲汀·馬斯勒將職業倦怠症患者稱之為“企業睡人”。
如今,“職業倦怠”在中國流行開來。根據2008年的《中國職場人士工作倦怠現狀調查報告》,在以100萬上班族為對象的網絡調查中,61%的上班族感到壓力較大,近2/3的人對工作越來越沒有興趣,並對工作的意義持懷疑態度。
常有人形容公司職員有所謂的“三天”、“三個月”和“三年”這三個關卡。也就是說,上班三天,便會心想:“原來公司不過如此!”原本的幻想在此時幾乎煙消雲散。三個月時,對公司的狀況與人事都已熟悉,被交付的工作也大概都可以應付,便開始進入東嫌西嫌的批評階段。從上司說話的態度到辦公室的布置,每—件事都有能挑出毛病的地方。經過三年之後,差不多也可以獨當一麵了,如果這時還覺得工作不適合自己,那麼大可以一走了之。
從以上三個“關卡”可以看出,一般員工在經過最初的摸爬滾打之後,最容易產生消極的思想,認為自己這輩子已經步入一個既定的軌道,不再有種種年輕的衝動與欲望,隻要安分守己、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就可以了。然而這種鬥誌與激情的消失是最可怕的,它意味著人們已習慣了自甘平庸與沉淪。不需全力以赴就可勝任工作時,人就容易流於傲慢,對別人的勸告也嗤之以鼻。這樣的工作態度是相當危險的,如果缺乏那份熱情與目標,就如同帆船失去風力一般,隻會離成功愈來愈遠。所以我們應該經常保持最初的那份執著與熱情,並時時檢討自己,修正方向。
一旦員工失去了激情,那麼他們就失去了“作戰”的勇氣。比爾·蓋茨說:“我們公司文化的核心就是激情文化,員工必須要有激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而技巧是可以培養的。”他自己就是一個非常有激情的領導者,他的每次演講都能引起聽講者的共鳴。毋庸置疑,憑借激情,人可以釋放出潛在的巨大能量。
弗蘭克·帕特在做人壽保險推銷工作之初,業績平平。這時卡耐基先生的一句話點醒了他,卡耐基說:“弗蘭克·帕特先生,你毫無生氣的言談怎麼能使大家感興趣呢?”於是,他決定以自己最大的激情來做推銷員的工作。
有一天,弗蘭克進了一個店鋪,懷著極大的熱情試圖說服店鋪的主人買保險。店主人大概從未遇到過如此熱情的推銷員,隻見他挺直了身子,睜大眼睛,一直聽弗蘭克把話說完,而且最終沒有拒絕弗蘭克的推銷,買了一份保險。從那天起,弗蘭克的推銷工作才真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