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回 報師父仇買摺彈參(2 / 3)

當時王頌周果然便伸紙濡毫,不一會的工夫,就寫了兩封信,信的封皮上寫著住址。其中一封信的信皮寫著麵呈的字樣,隨向達空說道:"這一封信,是介紹你跟他見麵,隻言有事相求,並沒有提明是什麼事情,你交給門房,呈了上去,自然就可以見著他。等到會麵以後,你再自己遞上那封信去,免得叫外人經手;再者恐他不在宅裏,中間出了失閃,此事關防甚大,不能不有個仔細。"達空聽了,連連稱是。當下取了書信,起身告辭,並說:"準在日內起程,不再到府叩辭的了。"及至回到廟內,便忙著張羅一切,第一件要緊的,就湊集了三百兩銀子的現款,恐其路上帶著不便,便在第二天,送到一個相熟彙票莊內,取了兌條,言明到北京以後,再從他們聯號裏支用。此事辦妥,其餘皆無關重要。李剛已經曉得底裏,不過達空是開三的囑咐他,千萬謹守秘密,休得泄漏一字。因為小吉祥兒粗鹵,所以並未曾使他與聞。他隻曉得達空要到北京而去,便吵著鬧著要一同前往。達空怕他惹事,費了許多唇舌,還有他舅舅吆喝著,才算攔住了。隻帶著那個長工沿途作伴。於路行程,無庸細表。到得了北京,住了客店,次日拿了兌條,到彙票莊上去,叫給開了一張二百兩的銀票。其餘的一百兩,要了散碎的銀子。又在街上買了兩個紅封套,一個大紅手本,這才仍回店房,在那手本上,寫了一行恭楷的小字,是江蘇大慈寺主持僧達空。那個封套,在一個簽條上,寫了摺敬二字,旁邊又注了二百兩三個小字。那一簽條上,寫是的是門敬二字,旁邊又注上四兩兩小字。隨即把票子現款都裝好了。原來達空聽了王頌周的話,知道送禮物不及送銀子,尤其是送一百兩銀子的禮物,不如加倍送二百兩銀子的現款,可以討得人家的歡喜,既然是有求於人,自當投其所好,隻要能夠立言得體,對方也沒有什麼難於接受的。這也是他急於給師父報仇,所以才有這種精心用意的打算。至說到門敬一層,那更是他揣摩的地方,因為俗語說得好,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尤其是仕宦人家,照例禁嚴,你要不是把這一關打通,休想能跟主人會麵,豈可惜小費而誤大事。講到辦法,當然就是送銀子嘍。

當下達空把一切都預備好了。到得吃晚飯以後,這才一個人出了店房,悄悄地來到周禦史宅前。隻見雙扉左右分開,過道門燈明亮,便上得台階,走了進去,站在門房以外,先輕輕地咳嗽了一聲,然後才說了一聲回事。隻見裏麵慢條斯理的說道:"進來。"達空拉開風門,走進去看時,隻見一個三十多歲的人正坐在燈底下聞鼻煙。臉上的神氣,大有高不可攀的樣子,不問而知這就是門政大爺了。隻見進來的是個和尚,也不起身,也不讓座,隻翻著白眼珠看著。達空走上前去,賠著笑臉說道:"我是從南京來的,有從先作過臬台的王大人的書信,特來稟見大人,請勞駕給往上回一回。"再說那位門政大爺聽了這一套話,把麵孔板著,端然坐在那裏,還不曾表示可否,幸虧達空能夠見機,看出神色有些不對,沒有容他開口,趕忙先把那門敬的封套取了出來,臉上帶著笑容,雙手向上一捧。說也真快,那位門政大爺立刻就站了起來,因為這外宗收入,是他見慣了的,一見和尚掏出個紅封套來,裏頭鼓鼓囊囊,便曉得要銀子入腰,再用眼犄角向那封套一溜,那門敬的兩個大字是不用說,就連四五個小字也自看得清清楚楚,立時不由己的早滿麵堆下笑來。要據那種神氣,好比是久客回家,驟然看見了親人一樣。此時達空已是和顏悅色的說道:"這是我的一點小意思,請留下喝點茶罷。"門房眉開眼笑的說道:"這個可以不必的了。"達空道:"區區不成敬意,最好請不要推辭。"說著,遞了過去。門房接了過來道:"如此我就依實了。"他隨手放好,便又向達空問道:"師父,你帶來名帖了麼?我就到上邊替你回去。你坐著略候一候,管保大人一定要見的,這事全都包在我的身上。"達空把手本跟頭一封信,取了出來道:"我這裏有手本同王大人的信,就請多多的分心罷。"門房接過來,笑道:"何必手本呢,你們佛門弟子,是最尊貴的,我們常聽見人家講究過,是什麼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簡直的說,要是當了和尚,比著作了官兒,還要大咧。"達空一聽,也不由得笑了。那時門房已是拉開風門,走了出去。工夫不大,回來說道,大人在書房中請見,因為在夜裏,也不到客廳延接了。當下門房在前引導,達空後麵相隨,少時到得書房,門房替把風門拉緊,見賓主已經見麵,便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