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回 吳孝廉書齋讀報 荀編修衙門罵賊(3 / 3)

幼標將一紙放下,又檢紙看了,卻沒有什麼。瓊秋道:"北山進京的時候,本來有些瘋意,我還托姓施的朋友照顧他。不料他到京之後,弄出這樣的事來。據我說,北山人雖癡戇,卻沒有膽,準定有人指使他的。"燕樓笑道:"你倒與徐蔭軒可以做兄弟,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了。"幼標道:"現就算徐蔭軒不參北山,北山的翰林也同革去一般,是再沒用的了。那位貝老先生,勢力透頂的人,從來嫌他窮,如今是更要拒之門外了。北山回家,怎麼好過活?難道靠吾們朋友過一世麼?"瓊秋道:"倘不革職,靜待兩年,仍可進京當差。即不然,且有翰林在身,別人還看重些,可謀個幕府做做。"鶼齋笑道:"吾以為倒是革的好。"幼標、瓊秋齊道:"你有何見解?"鶼齋道:"北山的翰林,我早說是跟沒有一般,當不出頭的。如今倒成了他的名了。"幼標道:"名好當飯吃麼?"鶼齋道:"不是這樣說。如今葉公好龍的人多,聞知北山之事,必驚為天下奇傑。也有暗資助他,也有渴慕之極,要去招致他。他交了這種橫運,倒也未可限量。"燕樓點頭道:"這話甚是。但北山總要略除瘋性才好。"四人議論一回,就各自散了。

從此常熟好事的,便謠傳出來,荀彭革職,龔氏查抄,弄得人人疑懼,個個歎息。龔氏也有些風聲鶴唳,但又不能禁止人口,弄得心懷著鬼胎而已。

如今擱下這邊,再講北山出京的事。且說北山進京的時候,心神焦躁,言語模糊。仲玉見他情形狼狽,便也埋怨幾句。無奈北山總惦念貝小姐,仲玉便痛罵了一頓。到後來說:"你肮肮髒髒活在世,倒不如尋件轟轟烈烈的事,死了吧。"這句話倒觸動了他的心,便立刻搬到會館中來。仲玉見他賭氣搬到會館,便也不留,卻時時到會館來看他。北山閉門不納,仲玉在窗外覷時,裏麵書卷狼藉,北山正在抄寫什麼。仲玉叫了幾聲,北山不理,仲玉也就回來了。北山做好折子,謄寫過了,便到翰林院,進衙門來。正見掌院學士徐桐在內,北山便將折匣放在公案上,自己三跪九叩首行過禮,又向徐中堂作一個長揖。徐中堂見了,便厲聲道:"北山,你又要來胡鬧了麼?"北山正要答話,徐中堂便叫衙役將北山快些趕出,折匣擲還。眾衙役便將北山推的推,拉的拉,北山身無縛雞之力,哪裏禁得住許多如狼如虎的衙役,隻聽徐中堂在裏麵大罵道:"你這失心瘋的沒臉麵小賊。"北山回罵道:"你這害國殃民沒心肝的老賊。"眾衙役喝了一聲,卻又掩口而笑,將北山推出衙門。北山還要奔進去,被車夫勸住,拉上了車回去了。眾衙役便私講道:這個姓荀的,本來有些瘋氣的,如今更厲害了。內中有個年紀略大的說道:"你們知道什麼?還須問我。這姓荀的,去年也在這裏鬧過兩次亂子的。一回上折子,是說什麼倫貝子有天日之表。一回鬧得更奇,是說要給協辦大學士龔和報仇,還說不殺盡朝臣,屍之國門,不足以謝天下。徐中堂就像今日的樣子趕他出去了。那回他還病體初愈,被我一推,跌了一跤呢。"不言眾衙役議論,且說北山回去如何。正是:國步艱難,墮禍自由相國;天閽晼晚,能言便算直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