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未來職業(1 / 2)

李明可沒聽說過什麼叫“單照”。

老道士捧著那眼鏡仔細的端詳,然後拉著李明問長問短,最後感歎,“先皇賞賜功勳老臣‘單照’,老道先前有見過,那單照溫潤通透,應是水晶所製,傳聞那單照有價無市,與李小兄弟眼鏡相校,怕是一個天一個地,李小兄弟真是好心思。”

一聽得這話,蕭老英雄嚇了一跳,李明可是送了他一付眼鏡的,沒想到老道士說遠不及眼鏡的‘單鏡’已經有如此貴重,那這眼鏡要多少銀子,那還了得。

接下來讓他更吃驚的是,李明居然又送了一付給老道士。唉,這才是真正的俠客行徑,重義輕財。

李明話說的輕鬆,對他本人來說這老花鏡不算什麼,隻當成是個小禮物,表表謝意。這說的是實話,在李明眼裏,送付老花鏡與老英雄這幾天的住宿相比,真的算不得什麼東西。這話聽的老道士連連誇“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委實是個好東西,這下老和尚牛眼更大了,方郎中怕是也想不到還有這麼靈巧的事物。”老道士也是喜不自勝,失了剛才的有道之士的儀態。

老道士法號為清虛,是茅山聖佑觀的掌教主持的師弟,聖佑觀是元朝某代皇上欶賜額的道觀。茅山道教真正的輝煌時期是在唐朝,這個師承陶弘景的道家上清教派一直是南方道教代表,不過,在古代什麼樣的營生都經受不住戰爭和帝王打擊。如今也是,當今皇上佛道回景諸教並行,茅山上和尚廟大有超道觀的趨勢。

知道了道長來自茅山,李明又問多了幾句,清虛道長沒有想到這個年青的後生對道教也有研究,而實際上,李明自從做了生意之後,每年都會到茅山去求個符回來,這就是他對道教全部的認識,所以,別的什麼道教名山派別他不清楚,但茅山他是知道的。

“上茅山一定要買個戒指,連買還要帶偷,偷來的才靈佑。”

“這個這個”,“啊?”

李明的這番話把道長和老英雄聽的麵麵相覷,看到兩位老人這個表情,李明馬上反應過來,“戲說!戲說!”

嗬嗬,這算是幾百年後的風俗,看來在這會根本沒那麼回事,當下陪了個尷尬的笑臉,夾了筷肉大吃起來。

李明還想問問清虛道長,傳說中穿牆的茅山術到底有沒有,但他強壓住了自己的yu望沒有問,那些神神叨叨的東西,覺得有點玄,別問的穿梆了。

.......................

蕭老英雄和清虛道長得了李明的老花鏡之後,便開始為李明出處動腦筋。大明朝的老百姓是不能隨意四處走動的,有功名在身的人才能外出遊學,也就是說你是個讀書人,且考了秀才的名分,那才能四處遊學之類。普通老百姓以及商人,出門要有路引,要證明你是哪裏人,什麼戶籍,要到哪裏去,準備幹些什麼事情。而且在古代,你若是出門,還必需讓鄰裏都知道你將去哪裏,幾時回,也好方便你外出之後,親朋來訪時有個消息,當然主要還是官府管理流動人口更方便。

李明不可能在這山上過一輩子,若要下山一定要在大明朝報個戶口。戶口?城裏人還是農村人?李明不懂。一問才知,大明朝的百姓都是有戶籍的,一來說明你是哪人,二來說明你的出身。

哪人,戶口落哪裏,那就落蕭老英雄家吧,大明鎮江府丹徒縣高資鎮牛家村。

出身,這算是什麼?李明看過穿越文,知道一點點明朝的戶籍製度,在古代,無非就是士農工商。當初李明看穿越文的時候還在笑,TMD,原來在古代也有家庭成份的,還以為這是新中國無產階級專政的產物呢。

自己肚子裏真的沒有什麼墨水,最多也隻能做些小買賣,倒不介意入那個商籍。真要是自己子孫有出息,能讀出個什麼東西來,是他們的造化,兒孫自有兒孫福,這種東西,太遙遠了,想這些幹什麼。

那出身就報個商人吧。商人?蕭老英雄和清虛道長有點意外。這可不行,清虛道長提醒他,一旦報做個商人那自己和子孫都不能入仕,商人在古代可是社會最底層的,最被人看不起的,要想翻身可沒那麼容易。

李明隻知道個大概,他並不清楚的是,若入了商籍,真要是有了孩子,是不能去讀書考狀元的。獵戶不大清楚這事,道長可是明白這個理的,再三勸戒之下,李明同意入個農戶。蕭老英雄和老道都露出了舒心的笑容,這下可以了,農戶裏還就有個醫戶,可做郎中。雖然李明是同意了,卻也是腹誹不已。生來是個城裏人,這下倒好,穿越後反倒成了個農民伯伯。

這個問題解決了之後,蕭老英雄的意思還是做回李明的老本行,去開個眼鏡店,清虛道長也是同意。這又把李明給弄糊塗了,剛才兩人還勸李明不要入商戶,怎麼話一轉又要讓他去生意了。李明不知道的是,在這二老眼中,入醫戶,自然要去開生藥店懸壺濟世,即使開個什麼眼鏡店也算是個郎中,行醫並非行商。

行醫帽子太大,李明自己心裏卻是沒底,就是開個眼鏡店,小車上是有不少老花鏡和鏡框,問題是沒鏡片,也沒有配件。真要做這行的話,首要問題就是解決鏡片和鏡架的批量生產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