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後來,李明偶爾聽到一個消息,最近京郊很多墳墓被盜。那個盜墓賊是個新手,挖的並不是什麼富人家的墓,越是新墳被挖的可能性更大。
由於去年太陽鏡和小孔眼鏡在冬天特別是大雪後的熱賣,入冬後,集市上還是能看到這些眼鏡。太陽眼鏡隻在少數幾間珠寶店有賣,而小孔眼鏡在集市的地攤上都有,徹底的濫了。
“老爺,今夏光明記出的太陽眼鏡共計有五十六個款式,用料也有七八種之多。那些個款式有三十八種可以仿製。”碧玉軒的首席匠師指著一堆從光明記暗買來的樣品。
“哪些不能仿製?為何?”朱老板看著心疼噢,都是錢呀。
“這些個沒有稱手的工具仿製起來較麻煩。”
“是麻煩,還是不能?”
“老爺,今年我們仿了去年他們的款式,結果同樣的款式,光明記當成舊款全都打了折扣賣,那價錢比我們還要便宜一半。”陳麻子說的是大實話。
“那還是要製,光明記用龜殼,碧玉軒就有竹木。”老朱還是很有經濟頭腦的。
“那琉璃眼鏡片?”
“已經差人在試了,剛搭了窯。”
千裏眼事件之後,李明就讓府上的護衛頭目汪科去收羅有特殊技藝的人士,比如飛賊響馬水匪之類。家裏三個護衛頭目,現在已經升級了,有了明確的分工。劉季德主要負責在店裏和府上,張旬跑鬱洲山島多些,汪科則去了獅子山下。
汪科在城裏,但又不在大家的眼皮底下。那些特殊技藝的人,大多歸他所管。反正出了儀鳳門就是龍江關碼頭,那裏一直是魚龍混雜的地方。
李明找這些人過來,主要就是防著碧玉軒,他可不敢去防漢王,老虎屁股摸不得。
所以碧玉軒建窯場的時候,李明第一時候就知道了,他在看著碧玉軒玩。老朱能請的人也都是從京師匠作裏找的,李明還特別收買了一個人。
錦衣衛查了獅子山下和李府外宅兩處窯場,在枚青的授意之下,王謙帶著碧玉軒請來的一個爐頭,又去查了一次。明為查證,實為偷師。
碧玉軒的琉璃窯建在了清涼山下,完全按著李明那的窯的模式砌的。李明那邊的玻璃窯看著與普通的窯沒什麼區別,隻不過有個明爐他們弄不懂是幹什麼的,但不管三七二十一,按著葫蘆畫瓢,老朱那讓人建了一個。
請來的師傅以前也是玩過琉璃的,可就是不知道那個明爐怎麼用。最後,還是駐在李府的錦衣衛出馬腆著臉去看。回來告知,那是吹琉璃瓶的。
錦衣衛並不懂琉璃怎麼玩,也不可能一筆一畫的把那些工具工序都記下來畫下來。看了之後,回去還要和老朱那邊的匠師去講,雞同鴨講。花了半個月的時間,碧玉軒那邊總算是弄清楚了那個明爐是吹琉璃瓶用的。等置辦齊所有的器具,又過去了一個月。
自打清涼山下的碧玉軒的那個窯開始冒煙的時候,李明就幫著老朱在算帳了。越算李明越佩服老朱,真不把銀子當錢呀,那窯就是燒銀子的。
老朱真舍得投入,李明估計賣單照和太陽鏡賺的錢,碧玉軒可能全都投到那窯上去了。
吹琉璃瓶可是個技術活,老朱在那個上麵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還是沒能吹出幾個象樣的瓶子出來,最後隻能放棄。至於玻璃,他們根本就沒能燒製成功。
唯一能玩的就是琉璃磚瓦,可在大明朝,普通人家是不允許使用琉璃磚瓦的。燒出一大堆來,過年前,漢王府裏的很多建築都換了新裝,青瓦紅瓦的都換成了琉璃瓦。漢王是咬著牙進獻了不少琉璃瓦到內府,說是盡點孝心。
讓人意外的是,永樂帝還真的嘉獎了漢王,表示北京那邊需要用這個琉璃瓦,吩咐內府跟漢王去采辦一些。聽了這個話,枚青和錢四海都長歎一口氣,碧玉軒的老朱激動的差點哭了出來。
要知道,從窯開始奸到最後發現隻能燒琉璃磚瓦,碧玉軒已經投進去了近四五千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