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忙,李實也忙,李明除了在李虎大婚那天見了李實一麵以外,再也沒機會見李實。
在李明認識的官員裏麵,李實算是走的最近的一個。鬱洲山的水晶礦李明這次已經決定分些股分出來,一個是給李實,另一個就是給陳瑄。隻有把他們都一起拉下水,以後的事情才好辦。
十月一過,南京的天氣急轉直下,李明開始擔心起自己的老婆了,都說懷胎三個月時是最關鍵的時候,可要到臨產了,也馬虎不得。
“有沒有那種老媽子,專門照顧大肚女人的?”李明問他的管家。
“那些公候家,每到家裏有人懷胎的時候,的確是會去一些有經驗的老婦來照顧。找些牙人來問,應該能問到。”
“那就去吧,紅姑娘這些天不要再做什麼事了,你吩咐她把手上的事交一交吧。”
看著李福要出去,李明又開口:“找來的老媽子,我先要看一下,然後再送去夫人那裏。”
李福應了聲就出去了。
看著變天,李明又想起了在農村舅舅家裏看到過的蜂窩煤。現在用的爐子也用煤了,隻不過是一團一團的泥煤,他自己府上直接用的炭。開了暖棚之後,他們用的是小炭爐,炭的價錢要比泥煤高很多。
李明想了想,又跑去外宅把與李剛說了那蜂窩煤的事,畫了個大概。正說在興頭上,毛頭過來遞話,眼鏡店裏有客人過來了,要李明去驗眼。
“三爺不是在嗎?”李明奇怪了,普通的近視老花之類的,蕭峰已經能對付了。
“今日來的人好多。三爺應對不過來。”毛頭回。
“都是些什麼樣的人,你慢慢說。”
“三爺說是內府的,上次去泰山時見過。”
李明有點鬱悶了,內府上泰山時不就是遇見了黃儼嘛,這家夥可是司禮監太監,自朝鮮回來後,更受永樂的器重了。
等李明到了店裏的時候,看到的並不是黃儼,不過從對方的長相來看,應該也是個宦官。
“李大人,這位是禦用監太監韓大人,這位是禦馬監少監海大人,這位是朝鮮的使臣李大人,高大人,咱家尹鳳。”
“久仰,久仰。”李明一麵拱手一麵在想,這些個還真不大熟悉,不過沒關係,這會這位叫尹鳳的已經把這些人的官名都報了出來,這下就好辦了,怎麼朝鮮人都跟著來了。
這位韓大人年齡大了些,而海大人,或尹鳳年齡還真的不大,看上去三十不到的樣。而朝鮮的那兩位大人看著年齡可真的不小了,約摸有五六十了。
“王大人,說起來,咱家還見過王大人幾麵,上次在泰山進香的時候,咱家正好隨在黃大人身邊。”海大人說。
“失禮,失禮了,嗬嗬。”李明還真的對這位海大人沒什麼印象。
韓大人名韓木貼兒,海大人名海壽,他們與那尹鳳三都來自朝鮮。是當初朝鮮國進貢的宦官。隻不過韓木貼兒過來的早,海壽和尹鳳都是洪武末年才過來的。
就象朝鮮進貢的處女用的是“白紙”的名號,這些進貢過來的宦官名為火者。
大明朝不要琉球國進貢宦官,但卻一直讓朝鮮進貢火者。看來永樂帝還真的沒把朝鮮國放在眼裏。
內府自從與李明打交道最多的是兵仗局的黃成,後來太陽鏡和老花鏡內府在采辦的時候與禦用監打過交道,別的部門還真不大熟悉。黃儼在的司禮監和鄭和在的內官監,李明也隻是耳聞,並沒有什麼往來。
事情是這樣的,上次跟著黃儼一起過來的還有朝鮮的一些官員,這些朝鮮人並沒有回去,一直不知怎麼的聽到了風聲,也知道了除大明皇帝賞賜的老花鏡外,還有近視鏡,太陽鏡這些好東西,他們也想過來看看,采辦一些帶回去。
朝鮮人一打聽才發現,這個眼鏡店還不是普通人家,當有的居然是有官爵的,所以也不好意思冒冒然的過來。於是,李、高兩位便求著他們相熟的,在內府有一定官職的這幾位中官一起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