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不大清楚這幫朝鮮太監為什麼要來找他,既然結伴來了,一定不會是在這裏買些眼鏡這麼簡單。他現在已經學得了通過事件去找原因,古代人含蓄,那些大人物做什麼事講什麼話都是有用意的,要好好的體會。
李明的心思這會是在太監身上,但不是在他們這些太監身上,他關心的是下西洋的鄭和等人。
李真李大嘴已經把他們下西洋的見聞和李明說了個七七八八。
他倒好,除了在家的日子,要應酬的日子,要公幹的日子,李真差不多不是泡在李明的眼鏡店裏就是在李明府上。李真清楚,京城裏除了李明的那個府宅外,再也找不到第二舒適的地方了,而且還有很多好東西吃。
“這種酒精,我隻是弄來用的,不是喝的,不過真要做來賣也是能賺錢。”李明說道。
“酒精,酒精,酒的精華,明哥兒隻是說用來什麼消毒,擦拭器物,豈不浪費。”李真拿著一罐酒精聞了又聞。
“這可不能喝,嗬嗬,真要喝也不是不行,要兌些水。這樣吧,過些時日,我製些高度的酒給你帶上。”李明擰不過他,真怕他把那一小瓶酒精給喝了。
“那你得快。”李真笑了,“還有什麼好東西,你多弄些,我好一並帶走。”
“你倒似個蝗蟲一般,一過境,帶綠的葉子全掃光了。還有什麼好東西,你點著要的吃食都給你備下了。”
“明哥兒你也不想想,那水上的日子好過呀。你且說說那香蕉,別看那東西運到京師後精貴,在西洋那可遍地都是。上回去占城,此國有處地方野牛作怪,大人們想著幫當地除害,我等也可多些肉吃,於是換了小船去。上了船便不著岸,該死的那幫占城佬,上船時便砍了香蕉架上了,第一天早中晚三餐都是吃香蕉,一連三天,臉都吃黃了。”李真叫苦。
“對了,你那太陽鏡,我得多弄些帶走,上回在暹羅國,當地人可是願意出大價錢買這太陽鏡的。”
“嗬嗬,李家怎麼說也是個大戶人家,還在意這種小錢呀。”李明笑道。
“我倒是不想去賣,明哥兒你有所不知,這太陽鏡可以去換好東西,渤泥國的龍珠你知不,溜山國的龍涎香,還有古裏國的香料,都是好東西呀。”李真一付不知恥的樣子。
“鄭大人讓手下的挾私?”李明有點意外。
“寧上山,莫下海,出洋這可是搏命的事,朝庭那點奉祿能買命?鄭大人也是睜一眼閉一眼。”李真歎道。
“那朝貢貿易的事?”李明問。
“嗬嗬,那是個笑話。”李真說道。
“笑話。”李明不解。
“來,你那個什麼茶,有什麼好茶,慢慢的給我上,還有那個什麼吃食之類的。”李真樂了,又擺開了場子。
原來,大明朝的朝貢貿易還真是個笑話,送出去的都是好東西,換回來的也都是奢侈品。更重要的是,皇上除了詔書之外,對外還有大量的賞賜,這些賞賜大的驚人。
為了顯示天朝的身份,朝庭玩的是“厚往薄來”,實際上是人為地壓低大明朝產品的價格和提高了番國產品的價格,讓中外貿易的不等價交易創造異常的利潤給番國的使節團,作為他們前來朝貢的誘餌。一方麵在海禁,另一方麵又是利誘。
在朝貢貿易製度下,番國使節團攜帶物品分成兩類,一類是呈獻給皇帝的“進貢品”,另一類是使節團準備與官方交易的“附搭物”。針對進貢品,朝廷有“頒賜”;針對附搭物,朝廷要“給價”。
頒賜的內容都是實物,給價的內容則包括實物和貨幣,這裏的貨幣可不是寶鈔,那些番國可滑,他們要真金白銀,再不行也是要銅錢。在整個交易中,進貢品和頒賜物的份量很小,中外雙方幾乎沒有異議。
主要的部分是附搭物和給價,在這裏雙方有時就會有爭議。知道附搭物價格的是商人和跟著鄭和下西洋的人,比如李真等。給價的是朝庭,禮部、市舶司那幫人在政治目的大棒之下,給價過高,吃虧的還是大明朝。
“洪武帝取消的寧波、泉州、廣州三個市舶司,聖上重建了,其驛館分別名為安遠、來遠、懷遠,一看名字就知道是賠錢的貨。”李真感歎。
“那倭國,我可聽說,如今用的都是大明朝的銅錢。下西洋時,我也看了,西洋諸國也是用的我朝的銅錢。”
“你別看汪精衛那小子在你那花錢利索,琉球國送來的都是些木器漆器,換回的都是絲綢瓷器。皇上一句,其心可嘉,那些破爛玩意兒給價百金。”
原來是這麼回事呀,這總算是和李明所知道的鄭和下西洋接上軌了。怪不得後來有人要燒下西洋的資料呀,鄭和或是說永樂真的是在燒錢呀。
也不對呀,好象也有什麼教授說過,下西洋弄了不少錢回來的,不是錢,是香料,我到最後大明朝官員俸祿都用香料來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