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太子代替皇上到鳳陽府祭祖,宗人府已經拔了錢過去采辦,東宮太子妃又提醒,可在明記定購了些花圈花藍和祭祀的幹果鮮果盒。祭祀用花,但不是以花為主,不過以明記的手段一定能整治的出采。
東宮幾次在明記采辦的物什都很長臉麵,太子妃已經吩咐了下去,以後有什麼時令節日紅白喜事,先要去明記去打聽一下,看看那邊有什麼新鮮的花樣,若有均要到明記去采辦。
這回東宮還特別過來傳了話,皇家的祭祀,希望明記能寬限一二,打破最高定購不能過三份的定製。
明記回話,普通定購三份定額不變,可為皇家祭祀特供,並且還請東宮、宗人府等一起參詳那些花籃花圈及食盒的款式。
三月初一,早上還有些春寒,到了巳時,太陽在雲後放光,也略略有些熱氣傳了過來,這為京城裏帶來了春日暖意。
京師已經禁了街,到處可以看到衙役和錦衣衛,早早就出了通告,太子今日替皇上出行,帶著在京師的諸位王爺前往鳳陽祭祖。
這可是皇家臉麵。禁了街,那就是說出行的隊伍龐大。太子是代替皇上去祭祀的,所有儀製均按著皇上出行的規模,隻是小做修減。
禁街不代表街上不可以有人看熱鬧,特別是那些躲在門縫窗縫後看熱鬧的。出了京城,若是碰到這種場麵,老百姓們個個都要下跪。可以京師裏,隻要太子爺不正式露臉,大家看個熱鬧沒啥關係。
太子爺出行,打前是那些錦衣衛的門臉,大漢將軍,他們早早就在禁城裏集結。大漢將軍個個都是身材魁碩之輩,這會鮮衣怒馬,打旗的打旗,舉著金瓜舉著金瓜,舉著牌子的舉著牌子,氣勢非凡。街上眾百姓也是齊聲叫個好,聽了些言語,那些大漢將軍們個個都提氣收腹,胸脯挺的更高,臉色莊重但又有一絲笑意。
再接下來的是宮女和內侍(太監),這些都是步行為主。乍一看,還真有點國慶遊行的架式,雖然沒有列個方陣在走,可也是成團集隊,一陣一陣。那些宦官時常在會有機會出宮,成群出行的並不多見。東宮那些花技招展的宮女們倒是很少在街麵上走動,這會得了些目光口水,個個半羞半露,更是讓街麵上的浮遊子弟們多了些花樣,由此引來衙役和錦衣衛打駕不休。
在宮女和宦官的後麵,在隊伍的中間,最讓人意外的東西出現了,鮮花。
東宮在明記采辦的主要就是花和幹鮮果品。幹鮮果品之類好說,都是裝在食盒籃子裏帶走的。可鮮花就不大一樣了,大用是在鳳陽府的清明,出臉麵是在出發地初一的京師。
前四輛馬車拉的菊花,春菊夏菊為主,純白色,而且是那種一株多幹有千百多花的大立菊,這種隻有在皇家花苑裏才能看到的菊花,這會每輛馬車上放了兩盆,每盆有花三百三十三朵,而且被修成四方的形製,遠遠看去,馬拉的象是花塊,綠枝葉上襯著的純白花塊花團。
接下來十輛馬車拉的全是花籃,有的有兩人高,有的不到人膝,有的到人腰。這花籃以鬆柏為底,綠底上襯的是都是單色花,或整車全是綠底紅色的花籃,或整車都是綠底黃色的花籃。
再接下來的拉的是手捧的花束,這些花以紅黃兩色為底包紮,整整齊齊排了十車。
這些花結集到紫禁城門口時,就引來了無數的目光,這會夾在行走的隊伍裏,倒象是花車在遊行,引來了百姓們的陣陣喝彩。
這一車車的菊花賽過每年京師的菊花會,而且這清明不到,除了有花房的富貴人家以外,尋常百姓在這乍暖還涼時候,在直隸一帶能看到的花並不多。那些馬車上除了菊花以外,已經見到了紅紅黃黃的隻有兩廣和瓊崖才有花卉。
更讓百姓開眼的是那些幹花,明記自花的生意開始大做之後,天天都在采辦當令的鮮花,或曬或陰,脫水後製成幹花。這次襯著熏了顏色的枯枝幹葉那些用幹花製的花籃和花朵大放異彩。
同樣引來歡呼的還有紙花,大明朝還沒有戴個白色紙花祭祀先人的習慣,而這次明記發動京師裏早就與他們有些往來的城南匠作的家眷和小孩們在家裏折小白花。太子一入車,隊伍一出行,在太子車駕前後各有一隊宮女,一路灑白色紙花。
有很多閑漢就跟著那一車車的花走,更有小孩子們撿那些落在地上的紙花。
三月初一不是什麼節日,太子爺領著宗室往鳳陽去祭祀先祖,這麼個本來與京師老百姓沒多少關聯的事,成了一個盛會。
隊伍在禁城前結集時就引了不少圍觀的,走到鼓樓那,整個京師都已經轟動了,都追著隊伍看熱鬧,有的更是一路走到龍江關碼頭。
永樂帝沒有看到這些花,因為這些遊街的花是從多處地方采辦,彙集到禁城門口,然後在那裏組隊出發的。
永樂帝在皇宮裏舉行了個簡單的儀式就忙國是去了,代替他送到龍江關的是他的二兒子漢王。
漢王看到整整四十大車的鮮花和禮盒,臉馬上黃了,他可不願意東宮露臉。送完太子之後,漢王悶悶不樂,回府準備差人去打聽一下,看看這些花和禮盒是怎麼回事,能不能在裏麵找刺挑骨頭,打擊一下東宮。
紙錢是灑了些,可這白花怎麼回事呢,有沒有犯禁之類,要好好查查。
紀綱,紀大人那應該會有些本王想要的東西。
第二天永樂得了消息,同他講這事的是他鍾愛的皇長孫和敬重的姚廣孝,昨天這一少一老都在送行之列。
全天下人都知道永樂不喜歡太子朱高熾但喜歡皇長孫朱瞻基。皇長孫是年十歲,永樂有意讓姚廣孝做皇長孫的老師,這天正想把這事與姚廣孝提下。
朱瞻基到的時候,姚廣孝已經在那坐著了。永樂非常尊敬姚廣孝,能在他麵前坐的人不多,但姚廣孝是其中之一。
“皇爺爺,昨日那車隊裏的花車真是壯觀,比皇宮裏的花朝會還美。”
“噢?”永樂不解,但他知道這車隊應該指的是太子出行的隊伍。
大明朝在二月半有花朝會之節,這主要是江南一帶的風俗。如蘇州府的花朝會定在二月十二,這天是“百花的生日”。
是日,戶外的花枝上都會墜著五色的彩帶之類,這些彩帶都是閨中待嫁的少女才有資格去裁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