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這個正月李明一個字“忙”,兩個字“很忙”,一個字“非常忙”。
親戚並沒有多多少,隻是與國公府那邊多走動了一點,可商家之間的往來卻多了很多。加上又在工部那掛了職位,與內府,禮部,鴻臚寺,宗人府也有了些往來,過年的應酬自然是多了不少。
早先他最多是個郎中,賤一點呢,也能算是一個商家。可現在不同了,他的身家大了,生意做的很大,而且還有了一定的身份,算是個督尉。
唐朝娶了什麼公主、郡主或縣主的那些男人都很慘,那會女權主義很強,女皇都弄出來了,更沒說那些有權勢的公主,做她們的老公都有非比常人的胸懷,怎一個“忍”字了得。
明朝大不相同,娶了皇室的那些男人,除了在一些皇家祭祀活動裏能顯身手以外,有的還能帶兵打仗,出鎮一方,所以今年李明是個香餑餑。
“大爺,府上積下拜貼約摸有百多張了,您看這。。。”管家李福指著桌上摞的整齊一堆。
拜貼這個玩意兒很有意思的,說白了就是名片,不過在過年時送這個有幾層意思。一是表明我來拜過年了,二是提醒你到我那去拜年,三是還會明確約下你什麼時候過來。
那些身份高過李明的通常會讓家人來送,與李明親善的或有求於李明的會自己送來。
這時送的拜貼也與平時大有不同,除了材質上有區別外,大多喜氣的很,顏色美,有點喜慶的圖案,還有的就是貴重,木質、燙金、金質、銀質的都有,這些要看對方的身份和目的。
“分了沒?”李明問道。
百多張都是李明出門給別人拜年時收到的,通常李福或是原來的小紅會分一下,分個輕重出來,有的讓李明過目一下,然後再決定處理。
今年除了宋德福、李虎、徐府、張軏和老和尚這幾家以外,哪都不想去。可就在他去這幾家的時候,府上就已經收到了這麼多拜貼。
早先李明有向李福交待過,所有的拜貼都放到初五之後去處理,所以初五時,他麵對著這堆拜貼發呆了。
但是象紀綱和漢王那裏,好象應該去一下,但聽了徐妙錦的意見之後,李明最後還是決定不去,讓管家送拜貼去,不過送去的拜貼是純銀打造的。
“幾個作頭那裏,照去年例我就不去了,初十的時候,請他們吃個飯吧,你去太白樓定上一桌。”
“那幾個礦頭和珠寶商,安排在十二日。”
“另外,工部、內府、禮部、鴻臚寺那些要分開,安排在十七號吧。”
·············
“大爺,陳高鄰初二過來說,街麵上幾個商家定下了席麵,算是正月聚一下。”李福突然想起了什麼。
“墨軒的老陳?”李明有點意外。
“是的,老陳是街麵首長,今年呢要推新的首長,我看他的意思,好象有人要讓大爺做個首長。”李福解釋。
李明這下不大清楚了,大明朝以一百十戶為一裏,十戶為一甲,其中各有裏長和甲首,這些人幹的活也就是到時幫著官府收個賦稅,災荒之年組織做點善事,還有就是搞些民俗呀迷信活動收個份子錢,牽個頭之類。
李福這會說的首長,可不是李明想象的後世的中央首長之類的大人物,而是他們眼鏡店所在街麵上的幾個商家後在一起搞的一個鬆散性的組織。珠寶廊那也有這麼一個組織,不過那個組織與珠寶行會所代替了。
“噢,去年財神爺去他們要收銀子就是這事?”李明問,財神爺即是李財。
“是的,去年收了一兩銀子,大多是香火錢。”這個李明知道,這錢大多買了香燭敬到廟裏去了。
“首長,嗬嗬,有我這麼年青的首長嗎?嗬嗬,算了,這個首長我還是不做,讓財神去吧。”
李明覺得這個首長頭銜太大了,其實就是甲首裏長各取了一字。
“非財東不能司事。”哈哈,還一定要老板做才行。
“能推就推吧。”
“大爺,我看老陳麵色猶豫,言辭閃爍,老張的意思是讓大爺出頭,老陳倒是有些戀棧。”李福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