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最好,哈哈哈。我可不想出這個頭,你跟財神爺說聲,就說要選德高望重之人,非陳高鄰莫屬。”
··············································
“明哥兒,禮部兵部可都又下單子了吧。”張軏府上,這會他紅著臉紅著眼問李明。
“這單子下到兵仗局了。”
“嗬嗬,新式的千裏眼不是每製一具不是要付上十兩銀子給你。不隻是千裏眼吧,說是眼鏡也訂了不少。”
“那有十兩,也就三兩,跟小號買貨的,不是抽頭。”眼鏡的事你也知?
“嗬嗬。多好的營生,就這麼交出去了,你也真是,換作是我,嗬嗬,每具至少要抽個五十兩。”
這事是這樣的,張輔和鄭和都說千裏眼好用,李明那裏已經出了雙筒的望遠鏡,而且還能調焦,技術已經交了上去。但這會不是白交上去的,有個條件,朝庭每出一具望遠鏡,光明記要抽一兩銀子,這是姚大和尚建議的。
合議出來的結果內府都覺得一兩銀子太少了,想付個十兩,報到永樂那裏,永樂蠻為難,減為五兩。
李明想了想堅持一兩,最後的結果是收三兩。其實這三兩倒不是光明記抽的專利費,而是鏡片的價錢。
組合鏡片的技術也交了上去,可內府發現,若從光明記或是別家進水晶自己來打磨鏡片,成本很高。而跟光明記采購鏡片,能降低成本,光明記的鏡片的價錢就是三兩銀子。
至於禮部訂眼鏡是因為琉球三國和朝鮮都提了要求,李明店裏賣的不便宜呀,而大明朝官府的賞賜物品那是不用花錢的。
“你那玩意兒咱也想不明白,不過這會明哥兒你可真真正正的是發大了。”張軏,“下回有什麼來錢的路數,也提攜提攜小弟呀。”
“嗬嗬,明哥兒也別忘了兄弟我呀。”說這話的是張軏的哥哥張輗。
張玉有三個兒子,還收了一個幹兒子,老大是張輔,幹兒子是張信,有意思的是,張輔和張信還都是個人物能文能武,而老二張輗、老三張軏都是真正的花花大少,沒啥真本事,靠著祖萌過日子。
張輗在神策衛當個官,張軏今年剛入了錦衣衛,但都是虛職。永樂也懂他肚子裏沒啥貨,供起來養著。這也算是大明朝的特色,隻要是勳貴都會被善待,而皇族日子卻不自在。
“公侯家還缺那兩個小錢呀。”李明笑道。
“公侯不是我家。”張軏接的很快。的確,公侯不是他家,這會當上國公的是張輔,他們的大哥。
“我可聽說你在順天府周邊置地萬畝。”李明打趣。
“明哥,話可不能這麼說。我那點田稅還比不上你過年賣花的錢呢。”張軏回。
“啥,明哥,你過年那些花能賣多少?”張輗與李明的交往是通過自家弟弟張輗,今年才收到李明的花籃和年貨禮盒,他知道自己弟弟那一年收的租子可不是小數目,大明朝田租高到七成的都有。
“二哥你就不知了,明哥兒每年過年過節那些花籃禮籃禮盒可賺大發了,你別看他沒個門市,人家是深山俊鳥深巷美酒,你要買都能上門去定的。”
“合著正月裏大過年的,我這上門給你們二位拜年,是送來讓你們放血的是吧,怎麼聽著不大對味呀。”
“哈哈哈哈,明哥兒你那生意真金白銀的往回拉,哪象是咱,置了田畝,每年還操心個旱澇呀。”
“少來,你懂搞旱防澇?”李明頂張軏,“你也就知那兩字怎麼寫。”
“哈哈哈哈,秦淮河上的粉頭那旱哪澇三弟最懂了。”張輗接的不慢。
“喝酒,喝酒。老二不要說老三嘛。”張軏笑著回。
“過了正月再說吧,那花呀,點心呀,果子呀,餅呀還真想分出來。二位真有意,到時再談吧,今日隻是喝酒,不說那那些。”
“喝酒,喝酒。”聽了李明這話,兩人都開心的很。
李明是有這個打算,到目前為止,府上那些生意進行的都很好,李明真正想保留的還是眼鏡生意。無心插柳的那幾樣,都想分了來做。把附業分開,有助於結網,能減低生意上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