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新年齊發(3 / 3)

自上回漢王敲了他水晶的竹杠之後,李明就一直在想辦法,已經有了招權貴入股的想法。但他不大敢去問,大明朝的人都羞搭搭的,提起那些阿堵物,個個都厭惡的很,特別是那些衣冠禽獸們。

他問過李虎,李虎是個實在人,知道李明並不是缺錢要招股。而且李虎也很實在的跟李明說,那些文臣就算了,武將和宗室們可能有戲。

張氏兄弟一開口,李明心裏豁然開朗,大明朝商人沒地位,可錢還是個個都喜歡的,能一起發財還是很多人都喜歡的。

這一年下來,明記的那些籃呀盒呀名聲不小,而且走的都是上層路線,已經有人開始競爭了,可都不得法,還都是跟風在走,就象那些太陽眼鏡一樣。

過了正月之後,李明細想了幾回,又與宋德福徐妙錦商量了一下,想把幾個附業都拆了股,除了張家的兄弟兩以外,李虎李真那也都送賣些股給他們,另外拉進這個圈子裏的還有別的勳貴侯伯之類。

老宋不用多說,舉雙手讚成。徐妙錦這會已經很懂李明的心思,隻是說李明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這些事,她不過問。她隻是說了些想法,她的角度自然與李明不同,不像李明是個商人。

新股東拉進來之前都要說明了,每人投多少占多少份子。初始定下的規矩不變,不設零賣,每年不隨意增加銷售。新的股東進來,要大家同意,不過有一條李明強調,新股東進來是為了生意做的更好,股東投了多少錢進來,不會保密,但股東是誰,那隻有李明知道,別人不得過問,而且會有定製,以後投錢進來的股東每年不會超過兩個。

這個條款讓老宋支持,李虎有點疑問。老宋是生意人,他自然知道那些當官的不好意思出明麵,而且每年增加兩個股東也好理解,每年官場上總會有些新貴,皇上總會選妃之類會有新的皇親國戚出現,武將也可能突然因戰功而提升。李虎經過李明一解釋也就不再堅持。

不過讓老宋和李虎都奇怪的是,李明定下投多少錢進來,年底分多少,最少投一千兩銀子,最多不過三千。

“做買賣哪有穩賺不賠的,哪有隻分紅而不擔個風險的。虧了咋辦,明哥兒你自己貼。”

李明笑而不回。老宋知道李明那些生意的關目,看著李明那穩篤篤的樣子,馬上就想了過來,李明現在做的那些買賣哪個不是賺頭大的很的呀。

李虎放下話,有賺就分,沒賺就不分,有心一起做買賣,斷不能讓李明一人擔那些風險。

當然也就隻是李虎這麼說話,後來加進來的股東們,個個都是“這哪行?這哪行?”但這到底哪不行,誰也沒接著說。倒是有個別回“這個好,這個好。”

錢放進來了,可怎麼做這生意,還是李明說了算,明擺著送錢給你們的,到時年底等著分錢就行了,別的事就別多過問了。有心加入的都是想進來分錢的,至於怎麼經營管理之類的,他們還真的沒興趣。

紀綱是幫人裏最爽快的,“某出三千兩,每年分個三千兩就行了,別的不問,明哥兒你說了算。”

有錢大家一起賺,李明把能一起喝花酒的勳貴們幾乎一網打盡。

紀綱與薛祿不對路子,那麼紀綱參與了花籃,薛祿就隻加入到點心餅的生意裏。李明也要防著某些時候紀大人喝多了一不小心透露什麼出來,或是薛侯府上的管家受了氣了放點什麼風出來,到時大家別個苗頭,弄的李明不好做人。

張軏李虎也不喜歡紀綱,也不大與薛祿交往,但彼此並沒有仇恨,而且他倆相對與李明更親近,兩個生意裏,他們都有股分。同槽隻是拱個食,別的事不擦。

份子是攤開了,錢李明收回了不少,在距離京師一天路程範圍內的幾個縣府明記禮品店悄然開張。

蘇淞府不缺有錢人,大明朝開國和靖難不缺少勳貴重皇室,兩年多的實踐證明,李明的生意穩賺不陪。

明記出的東西別的地方沒人知道,可在直隸一帶上層的圈子裏早就是公開的高檔貨,連進京能趕上在光明記茶樓裏看看陳列的樣品,就夠回家後吹上好幾回了。現在倒好,真的開到縣府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