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1(1 / 3)

序言:

一種狂喜(代序)

——河南作家侯發山論

陳勇

侯發山微型小說藝術特點比較顯著,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

一、不露聲色的敘述,作品的思想和傾向達到了恩格斯所說的“從場麵和情節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而不應當特別低把它指點出來”。

侯發山《澡堂奇遇》,可讀性很強。作者善於抓住“奇遇”大做文章。背上有胎記的老漢為什麼兩天時間洗了四次澡?為什麼每次陪他洗澡的人不一樣?作者花費大量筆墨,層層鋪墊,層層渲染,層層推進,吊足了讀者的胃口。最後,水到渠成,才揭開謎底:原來,是送溫暖做好事的人,陪老漢來洗澡!

時下,送溫暖做好事的新聞,不僅在春節期間頻頻見諸報刊電台,而且平時也經常看到。因此,人們已經見怪不怪,習以為常了。

聰明的侯發山,卻從中發現了小說的素材。

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小說中不露聲色的敘述。作者把他對送溫暖做好事的態度,隱藏在字裏行間。我們從小說中,絲毫看不出作者對此或褒或貶的觀點。這種藝術手法,是十分高明的。比起有些作者,借人物之口點題,或直接發議論,不知要強多少倍!

“作家創作的材料來源主要有兩種:實踐獲取和書本獲取。綜觀侯發山的小小說創作,他很可能靠的是後一種。這不是一種否定,而是在看慣了眾多直接從現實生活中複製而來的平庸之作後的一種狂喜。”(雪弟著《互為觀照的鏡像》第73頁)

我十分讚同雪弟對侯發山小說的評論。

吳承恩的《西遊記》是一部神話小說,孫悟空這個神話英雄人物,充滿了浪漫主義幻想色彩。孫悟空斬妖誅怪,為民除害的正義行動,以及上天入地,呼風喚雨的神通廣大,符合當時人民群眾的願望,寄托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能力的理想。正因為如此,幾百年來,孫悟空在人們心目中是一個可愛的神話英雄形象,人們崇拜齊天大聖,把他當作神仙和偶像供奉起來。

具有諷剌意味的是,當二嬸和菊紅及眾鄉親去屆裏拜齊天大聖石膏像時,一隻真猴居然端坐石膏像前麵,並將供品全部據為己有。更為嚴重的是,這隻真猴幾次在她們麵前嘲笑侮辱她們。所有這些,都是朝拜者所不能容忍的。她們認為,真猴子不僅褻瀆了她們,更是褻瀆了神靈齊天大聖。其實,《西遊記》裏孫悟空原本就是一隻猴子。現實生活中出現的,也是一隻猴子。都是猴子,人們、態度強可大拇指徑庭?原因在予人們的心態不同罷了。

心情雖然遭到破壞,信念卻不能放棄。故小說最後寫到了農曆十五那天,二嬸不顧菊紅的阻撓,又做了些供品和幾位燒香的上山了。

對於普通百姓尤其是農村婦女而言,偶像的作用,實際上是一種精神的慰籍。盡管她們祈禱的東西,未必都能如願以償,但她們仍然義無反顧地祭拜她們心目中的神是,企望神仙大發慈悲,給她們及家人帶來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壽年事,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一個單位的一把手既貪財又貪色。小說如果僅僅這樣寫的話,未免落入俗套。《有個女人找你》在同類題材中,另辟蹊徑,在結構上花樣翻新,別出心裁,刺激了讀者的閱讀欲望。

在返城途中突然接到一個電話,有個女人找“你”。“你”一下子緊張起來,腦海中立馬像過電影一般,一一閃現與妻子、二奶、有求於自己的女人,各女記、小秘等眾多女人發生的關係。最後,“你”終於見到那個女人——原來,是自己的母親!

兒行千裏母擔憂。父母想念子女就像流水一樣,一直在流;而子女想念父母就像風吹樹葉,風吹一下,就動一下,風不吹,就不動。

可是,兒子並不顧母親這份真情,而是對母親的突然到來大如斥責。因為母親的到來,打斷了“你”的黃梁美夢。如此看來,“你”既是一個貪官,也是一個連自己生身父母都不孝敬的人。這樣的人,會勤政為民,效忠國家嗎?

貪官的婚姻穩定性差,表現為多離婚,多婚外情,這既有內在的原因,也有外在的原因。一方麵貪官在政治上蛻化變質,置黨紀國法於不顧,其婚姻道德觀念也隨著地位的升遷、財富的增加而快速淪喪。另一方麵,行賭者為達到拉貪官“下水”目的,各種腐蝕伎倆無所不用其極。你雖然暫時“家裏紅旗不倒,外麵彩旗飄飄”,但看似穩定的婚姻背後,實際上已經孕育著爆發婚姻危機的必然性。紙終究包不住火,你幹得那些壞事,瞞得了一時,卻不能瞞一世。不是不報,時辰未到。總有一天,有個人會找你,不過,不是女人,而是檢察官。

二、關注農民尤其是農民中的弱勢人群,迷漫著濃濃地悲憫情懷和憂患意識。

天真無邪美麗純潔的農村姑娘山杏,終於經受不住貧窮的煎熬,一頭紮進牛局長的懷抱。雖然家裏蓋了新房,哥哥娶了媳婦,娘的病治好了。但是,她的靈魂沒有了,人格丟掉了。表麵上過著豪華生活,實際上苟且偷生,如行屍走肉。這樣的人生,又有什麼意義呢?老子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古往今來,這個“利”害死了不少人。如今,它又害了山杏。為了蠅頭小利,她不惜出賣自己的青春,賣身求榮,充當牛局長的二奶,不僅葬送了自己一生的幸福,也葬送了哥哥與母親一生的清白。山杏向往美好的生活沒有錯。錯就錯在她自己不努力,將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雖然獲得了物質享受,卻失去了人的尊嚴,失去了道德與良知,失去了靈魂。我們杏隻能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了。山杏的墮落,除自身原因外,與牛局長引誘有很大關係。身為領導幹部,牛局長借包扶貧,而包二奶,道德敗壞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這樣的領導幹部,在現實生活中為數不少,已經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不滿,值得人們警惕。《有人要跳樓》中,王縣長開著奧迪車剛從“西施歌舞廳”出來,就遭遇了堵車。原來,是一個農民工為了討要工錢,爬到了一棟樓房頂上,揚言拿不到工錢,他就跳樓。縣長表態給工錢,跳樓者才下來。誰知,一波剛平,一波又起。縣長正要離開,又一個人跑上了樓頂。此人是第一個跳樓者的老板,他之所以拖欠工資,乃因為縣長拖欠工程款。這篇小說思想性藝術性可讀性達到了一定高度。進城農民工,為城市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卻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作為一縣之長,不是想方設法為進城農民工排憂解難,卻過著花天酒地的奢侈生活。在對比中,一方麵刻畫了人物形象,另一方麵又引起人們對快速發展的社會價值觀念嬗變和弱勢群體遭遇的深切關注。小說結尾畫龍點睛,使小說的批判鋒芒更加凸現,取得了很好地藝術效果。《姑娘十八一朵花》中的小芳,每天傍晚都被一輛警車接到歌舞廳當三陪小姐。待小芳勾引了嫖客後,立即被警車帶走。不一會兒,小芳便滿麵春風的從派出所裏走出來,臉上非但沒有沮喪或者痛苦,反而洋溢著快活,嘴裏哼著“今個兒真高興”,手上拿著裝有鈔票的信封。“小芳,下個月繼續努力,我的指標完成,還少吧了你的獎金……”臨走,每天接送她的警察上道。十八歲的姑娘為何凋謝枯萎?賣淫嫖娼現象為何屢禁不止?看罷小說,我們似乎找到了答案。《牛二》中的牛二,見村長欲強暴桂花,便奮不顧身上前與之搏鬥,結果二人摔下山溝死亡。派出所長不聽桂花所言,硬把強奸罪名安到牛二頭上。最後,凶手成了英雄,並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而真正的英雄卻背黑鍋,遭人指責。小說留給我們太多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