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公司正在籌備期間,各項工作繁多,且公司對外宣傳和影響已經在業界傳出,為了不影響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該公司在不情願地同意了多條不合理的條款後。最終不得不簽訂租賃協議。並於當天繳納了全部費用。可是就在協議剛簽訂之後兩天,工商局態度突變,於是發生了以上嚴重影響公司正常經營秩序的事件。
據公司其他辦事人員講,金總在得知此次突發事件後,當即指示員工保持冷靜、克製的態度,要求主動與工商局友好協商,妥善處理。可是。該局有關人員態度強硬,避而不談,甚至揚言要把公司趕出去。
工期拖一天就多一天損失,更為嚴重的是,所有的生產和銷售計劃已經被打亂。如果不能按期投入生產,公司將麵臨崩潰的局麵,每天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達120萬元左右。許多員工都為此感到憤憤不平,認為金總被欺騙了。據工商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講,發生這樣的事情是因為局裏麵有人認為金某“太不懂事了”,這句話的官場潛台詞不言而喻,也印證了趙主任所說“伺候不周”的部分猜想。
……
一個企業的創業和發展之路是不平坦的,而我們的市場環境正處於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幹擾企業正常運營的因素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因此,在創業之初,創業者應該全麵考慮哪些關係應該打點,不能“隻想好好做事,不想走其它非常規途徑”。否則,那些麻煩事總是會不請自來。
某政工幹部下崗後自己辦了一家超市。按說,他是有一定人脈關係的,在創業過程中不應該遇到什麼幹擾和阻礙。但是,由於他在打點關係時,忽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細節問題。在開張之初,他就遇到了不少麻煩。
在超市開張時,為了在門口搞一些宣傳,他拉了一些條幅,開大了音響,大肆作宣傳。本來,對於剛開張的一家超市來說,這些行為都是正常之舉。但是,它在無意之中卻“觸犯”了市裏製定的各項法規。市裏、區裏的各職能部門,以前聽說過的,沒有聽說過的,都迅速高效地出來阻止他的“違法行為”。這個說,你掛的條幅屬於戶外廣告,沒有審批手續,罰款;那個說,超市門口停了那麼多車,到處亂停亂放,罰款:甚至還有人說,音響的聲音太大,擾民,罰款。這位創業者一時焦頭爛額。隻好一一交罰款。結果,開張第一天,就不得不交上了一大筆罰款。
後來,他有幸參加了市裏的私營企業座談會。他當著主管經濟的副市長的麵揭露那些醜陋的現象,並談了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副市長當即表態,以後要加大力度整治這些不良現象,有事可以直接向他舉報。
會後。他便邀請副市長前往“視察”,以便證明自己所說非假。副市長視察後,其他一些人便不敢再來刁難了。在與副市長的交往中,他發現彼此在詩詞方麵有共同的愛好。於是,他就抓住共同的愛好與副市長交朋友。結果,他與副市長成了莫逆之交。
從此以後,他不僅再也沒有遇到刁難,而且在經營發展中一路綠燈。兩年後,他開了三家超市連鎖店,成了當地的“著名私營企業家”。
在創業初期,創業者一定要明白,創業的本質就是追求效率和利潤,然而,現實中的行政、執法條款的規定存在著很大的彈性空間,有時,是否違規就看有關的職能部門和人員對你怎麼界定,說你違規,你就是違規,即使沒有違規,相關部門的介入也會浪費你不少時間,這些節外生枝必然會給你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失,因此,一定要想辦法避免。而要避免這些節外生枝的最好辦法就是打點好各方麵的關係,而且該打點的一個也不能少,否則,受到影響,遭受損失的還是創業者自己。相反,如果打點好各種關係,創業者不僅可以避免那些不必要的麻煩,而且,還能借此為自己營造起良好的經營環境。因此,在創業之初,對於創業者來說,該打點的必須要打點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