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輕鬆自如的日常生活溝通(3)(2 / 3)

艾麗斯跟鮑勃隻是意氣之爭而已。各持己見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因為他們找不到雙方的共同點,沒想過他們隻要各讓一步,就可以海闊天空。鮑勃和艾麗斯隻是費盡全身的力量,跟對方糾纏,似乎不把對方撂倒,就不罷休。其實他們完全可以把力量用在協調上,想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

艾麗斯跟鮑勃其實隻有兩個選擇:一是突出一方的意見;二是強化雙方的共同點。他們倆想去的地方,偏偏是天南地北的意大利和夏威夷;想去的理由,聽起來也都很有道理,駁也駁不倒。雙方的想法雖然差很多,但是,這不意味著雙方就沒有辦法達成一致,他們可以找一個兩人都能接受的旅遊計劃。他們倆共同點包括了:

都要出去度假,輕鬆輕鬆。

兩個人可以在假期的時候,好好地聚一下。

離家遠一點。

不要傷害對方。

這就是他們共同協商的基礎。

艾麗斯跟鮑勃的衝突,可以用一趟地中海郵輪之旅來化解。艾麗斯可以享受她的陽光、美食跟精致的套房,卻不會讓鮑勃想起他那間豪華但是冷酷的辦公室。艾麗斯去曬她的太陽,鮑勃可以徜徉在他心儀已久的希臘小島,既有曆史風情,又有異國情調。鮑勃可以到處走走,艾麗斯的行李則不用開開關關。

也許地中海郵輪之旅,都不是鮑勃或是艾麗斯的第一選擇,不過他們還可以敞開胸懷,想想看有沒有別的折中方案。比如說,可不可能在意大利的海邊找一個小村莊呆下來,這樣的話,既可以在海邊嬉戲,還可以參觀古跡。

夫妻之間吵架應把握的分寸和準則

一位著名的文人說過:“無論男女,應該先學會吵架,再結婚生孩子,過日子。不要認為你是多麼了解你的愛人,因為勺子早晚是要和鍋沿磕碰的。”

有人說過這樣的話,吵架也是一門藝術,特別是對於家庭。沒有吵架的家庭就沒有活力;而不會吵架的家庭,卻是危險的,因為它的每一次爭吵,都是一次家庭的地震。

夫妻,畢竟是兩個人、兩種性格的組合。這個矛盾的統一體,此消彼長,維係著平衡和統一。要知道,任何時候的兩強對抗都會破壞這種平衡,引起矛盾的爆發——吵架。

下麵是吵架時應該把握的分寸和準則:

1.不要自以為是,過分認真

不管為什麼事吵架,都不宜自以為是。因為那種“宜將剩勇追窮寇”的魄力對於家庭是不適用的。相反,倒應是“窮寇勿追”。

2.不要動不動就以“離婚”要挾

離婚是家庭解體的最佳選擇,但又是最蠢的辦法。折磨的是自己決不是別人,即使沒有離婚的想法,隻是氣話也不可說,因為這種言語有助於吵架甲的推波助瀾。

3.不要以性要挾

俗話說,夫妻無隔夜之仇。如果因為吵架而影響夫妻的性關係,那就愚不可及了。因為性是維係夫妻關係的堅固紐帶,一旦這條鏈條發生了過節,的確是很麻煩的。

4.要忍耐,勇於改變自己

男女之間往往會有好多習慣,愛好,性格不一致,不適應,常常會因一些小事而爭吵不已。如果有一方或者雙方都能忍耐,或者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那就會化幹戈為玉帛,打破僵局,當然任何改變都是痛苦的,不過為了愛,為了永久的“和平”,總是值得的。

對孩子說話時別傷了他的自尊心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雖然親密,但對孩子說話也不能隨隨便便。因為,孩子與父母在年齡、閱曆、心理等方麵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如不注意這一點,對孩子說一些不該說的話,勢必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因此,父母在與孩子交談時應注意自己的措辭。

父母對孩子說話時要有所忌諱,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忌說損傷話

有些性格急躁的父母,恨鐵不成鋼,動輒貶低孩子。什麼“你這個笨蛋”、“一點出息也沒有”、“活著幹什麼,還不如死了”等等,孩子耳濡目染,身心定會受到創傷。

“你怎麼不像隔壁的小莉?她門門功課都拿滿分!”這樣的話語,無疑會把孩子的自尊心破壞殆盡。許多家長沒有意識到自己正給孩子造成了不安的情緒。“是啊,為什麼我不能像她一樣?父母不喜歡我了。”他的反應往往是覺得自己遭到了貶黜,一無是處甚至沒有希望;同時,他會為沒人喜歡自己而憤憤不平。

這時,更為恰當的表達是:“我知道你的成績不如小莉好。但是,你倆各有所長。我們也很看重聰明的孩子,你們各有惹人疼愛的優點。”

2.忌說嚇唬孩子的話

“如果你不立刻跟我走,我就把你一個人丟在這裏!”你真會這麼做嗎?孩子當然希望你不會當真。因為小孩子最怕單獨待在一個陌生的地方。但可能他聽多了類似的威脅,已對此充耳不聞了。這種爭執往往發生在公共場所,一旦你失去控製,孩子就贏了。較有效的方法是:當他太出格時,你把他抱起來。這樣,他就會明白你不允許他在公共場所胡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