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輕鬆自如的日常生活溝通(3)(3 / 3)

3.忌說命令話

有些父母在孩子麵前耍威風,沒有一點民主空氣。有的家長一味限製孩子,什麼也不準。說話就是下禁令。例如:“放學後不許與同學玩,不許到同學家裏去,不許把同學帶到家裏。”“你每天除了學習,別的什麼也不許幹。”由於孩子生活在命令中,孩子就會變得遲鈍,沒有創造力。

4.忌說氣話

有些缺乏修養的父母,稍不順心就拿孩子撒氣。在家沒好臉,說話沒好氣。孩子不敢接近,又躲避不了。如“去去去,滾一邊去”、“不要說話,給我裝啞巴”。孩子有時間點事情,也沒好氣地說:“不知道,別問我。”“老問啥,沒完沒了的……”這些使孩子橫遭冷落的氣話,是父母應該忌諱的。

5.忌說侮辱話

有的不理解孩子心理的父母,當發現孩子有什麼“不端”,則認為大逆不道,不是冷靜地弄清情況,而是憑主觀臆斷,說什麼“你這個不要臉的小畜生”、“小流氓”……有的稍文雅的父母也有旁敲側擊、指桑罵槐的現象,弄得孩子反駁也不是,解釋也不是,隻好委屈地忍受著。有傷孩子心理的話,也是父母與孩子交往時應該忌諱的。

6.忌說埋怨話

當孩子犯錯誤之後,他會感到很無助。“我怎麼會這樣?我真傻……”他後悔當初沒聽從父母的話。如果這時,媽媽說:“我早就跟你說過會這樣。”轉眼間,孩子的無助就會變成自衛。出於反抗母親輕蔑的語氣,出於擺脫自視蠢笨的自卑,他開始辯解。要麼在絕望中屈服,要麼在憤怒中反叛。兩樣都不利於孩子成長。

較好的表達方法是,你這樣說;“你試過自己的方法了,可沒成功,對嗎?真為你難過。我也是這麼過來的。”

7.忌說寵愛話

有些不清醒的父母,溺愛子女。常常聽到什麼“你是媽媽的心肝兒”、“命根子”、“寶貝”。有時孩子耍潑,要什麼“好,媽這就給你換。”甚至孩子罵自己也笑,打自己還說“好”。這些容易造成孩子形形色色的壞毛病,應該改正。

和朋友聊天時讓話題一直繼續下去

任何正常的人都需要聊天,就像我們需要吃飯一樣。許多人在正式談論一件事情的時候,都喜歡以輕鬆的話題作為開場白,然後再逐步導入正題。律師、作家、新聞記者及演員都是這方麵的專家。他們都懂得如何以輕鬆的方式開場,然後再迅速把握住談話的主題,達到充分溝通的目的。

“沉默是金”在社交場合根本行不通,而且是非常不禮貌的。反之,善於打破沉默、談笑風生、能帶動會場氣氛的人,走到哪裏都會受到大家的歡迎。這種人不會讓會場沉默太久,也不會讓“無聊分子”一直強迫別人聽他的訓話。這種人懂得適時轉變話題,讓大家都有台階下。社交活動的目的,就是要讓話題一直繼續下去,使得賓主盡歡。如果你不想說話,還不如回到家裏看電視、讀小說算了。

以下幾點建議,可以幫助我們增進和朋友的聊天的技巧:

(1)在和朋友的聚會當中,不要站在一個地方不動,這樣會給“無聊分子”可乘之機,抓住你不放,大談他的得意事情。你最好往人群聚集的地方去,聽聽他們在談些什麼,這樣你也有機會發表你的意見。等到有趣的話題談得差不多的時候,再找個借口離開,另尋聊天的對象。這種遊擊式的方法,很容易找到真正可以聊天的對象,也可以認識許多朋友。

(2)如果是家庭式的宴會,勢必要坐等聊天。這時,你有“義務”和左右及對麵的人聊天,不要冷落任何一個人。還有,在主菜上來之前,不要把聊天的話題一下子用光了,免得上了菜之後大家都在幹瞪眼。一位女士非常懂得聊天的技巧。她和初次見麵的女士聊天,用的都是同樣的一套:“你戴的這串項鏈(或手鐲、戒指)真漂亮,是別人送的,還是……”幾乎沒有一次例外,被她問到的女士都樂意訴說得到這串項鏈的故事。

(3)千萬不要講“不好笑”的笑話。講笑話一定要看場合及對象,如果你沒有把握,幹脆等著聽別人講笑話算了。

(4)聊天的話題是否有趣,所談的一定要是每個人都知道的人和事物。如果你談的是一個誰都不認識的人,必然引不起大家的興趣。

(5)千萬不要說:“你們看,站在角落的那個女士穿得有多醜,而且她的臉還動過整容手術。”說不定聽眾當中,就有這位女士的丈夫。

(6)如果你發覺聽眾已經不耐煩了,最好趕快閉嘴,聽聽別人的高論,何必一定要硬撐下去呢?

(7)每一位男士都喜歡聽到別人說他很風趣,每一位女士都喜歡別人稱讚她很漂亮。

(8)有些雜誌是很好的話題。一般說來,談自己的孩子,還不如談談你養的小狗。

通過適當地貶低自己以贏得對方的歡心

讚美別人往往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語言。在某些時間、場所,我們不便坦然對他人說出禮貌性的讚美。在這種情況下,不妨換個對象來表達,效果是同等的,甚至會遠超所期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