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州言北漢民四百餘人來降。
己巳,贈兄光濟為邕王,弟光讚為夔王;追冊會稽郡夫人賀氏為皇後。
戊申,北漢攻麟州,防禦使楊重勳擊走之。
定難節度使李彝興,遣使貢馬三百匹。帝方命玉工治帶,召其使,問彝興腹圍幾何,使言彝興大腰腹,帝曰:“汝帥真福人。”即遣使以帶賜之,彝興感服。
五月,甲子,幸相國寺禱雨。時遼亦旱,庚午,遼主命左右以水相決,頃之果雨。
乙亥,發潞州民開太行道,通饋運。
丙子,以河北諸州旱,遣使乘傳檢旱苗。
甲申,複幸相國寺禱雨;乙酉,詔撤樂,大官進蔬食。
是月,大治宮闕,仿西京製,命殿前都指揮使武安韓重贇董其役。
六月,癸巳,以樞密使吳廷祚為雄武節度使,知秦州。州西北夕陽鎮,古伏羌縣地,西北接大藪,材植所出,戎人久擅其利。及尚書左丞壽陽高防知秦州,建議置采造務,取其材以給京師。蕃部尚巴約帥眾來爭,帝不欲邊境生事,乃遣廷祚代之。先一日,謂之曰:“卿年高,久掌樞務,今與卿秦州,庶均勞逸。明日製出,恐卿以離朕左右,不能無憂,故先告卿也。”
甲午,遼主祀木葉山及潢河。
先是周世宗之二年,始營國子監,置學舍。帝既即位,即命增葺祠宇,塑繪先聖、先師之像。帝自讚孔、顏,命宰臣、兩製以下分撰餘讚,車駕屢臨幸焉。於是左諫議大夫河南崔頌判監事,始聚生徒講書,帝聞而嘉之。乙未,遣中使遍賜酒果。尋又詔用一品禮,立十六戟於文宣王廟門。
丁酉,右補闕袁鳳,坐檢田不實,責授曲阜縣令。
己亥,以旱故,減京畿及河北諸州死罪以下。
壬寅,京師雨。
丁未,命吳廷祚齎詔赴秦州,赦尚巴約等罪,所係戎俘並釋遣之;遂罷采造務。
秋,七月,己未,禁諸州中元張燈。
壬戌,放南唐降卒弱者數千人歸國。
乙醜,知舒州、左諫議大夫曆城馮瓚言:“州界有菰蒲魚鱉之利,居民舊以自給。前防禦使司超增收為市征,漁奪苛細,疲俗告病,宜蠲除其稅。”從之。
文思使常岑子勳詐稱供奉官,為泗州長吏所覺,捕送闕下;乙亥,斬勳於東市。
先是雲捷軍士有偽刻侍衛司印信者,捕得,斬之。帝曰:“諸軍比加簡練,尚知此不逞邪!”命搜索,悉配沙門島。於是奸猾斂跡。
己卯,北漢捉生指揮使路貴來降。
辛巳,遣給事中劉鉞等按行河北旱田。
詔:“朝臣出使,還日,具所見民生利病以聞。”
右衛率府率薛勳掌常盈倉,受民租,概量重;詔免勳官,配隸沂州,倉吏棄市。
八月,丙戌朔,敕大理卿範陽劇可久為光祿卿,致仕。可久年逾七十,無請老意,帝特命之。
庚寅,以鎮海、鎮東節度副使錢惟濬為建武節度使。惟濬,吳越王俶子也。俶請授以嶺南旄鉞,帝從之。
癸巳,蔡河務綱官王訓等四人,坐以糠土雜軍糧,磔於市。
是日,遣引進使郭永遷會秦州吳廷祚率兵往尚書寨,驅蕃族歸本部。
乙未,左拾遺、知製誥河中高錫上言:“近廷臣承詔各舉所知,或有因行賂獲薦者。請自今許近親、奴婢、鄰裏告訴,加以重賞。”又請注授法官及職官,各宜問書法十條,以代試判。皆施行之。
九月,丙辰朔,以昭憲太後之兄杜審瓊為左龍武大將軍,其弟審璧為左神武大將軍,審進為左武衛大將軍,並致仕,賜第京師。
詔:“及第舉人不得呼知舉官為恩門、師門及自稱門生。”
戊午,天平節度使、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同平章事石守信表解軍職,許之,特加爵邑。
庚午,吐蕃尚巴約獻伏羌縣地。
壬申,修武成王廟。
癸酉,以百官次對章奏下尚書省,集丞、郎以上及禦史中丞、兩省五品以上參詳,其有裨政治者以聞。
丙子,禁民代桑棗為薪。又詔黃、汴河兩岩,每歲委所在長吏課民多栽榆柳,以防河決。
癸未,複置書判拔萃科。
甲申,武平節度使兼中書令周行逢疾革,召將吏屬其子保權曰:“衡州刺史張文表,與吾同起隴畝,以不得行軍司馬,誌常怏怏,吾死,必為亂,當令楊師璠討之。”行逢薨,保權領軍務,時年十一。
是月,遼主如黑山、赤山射鹿。
冬,十月,丙戌,幸造船務觀習水戰。
戊子,以棣州團練使何繼筠為關南兵馬都監。
癸巳,班《循資格》及《長定格》、《編敕格》各一卷。
己亥,幸嶽台,命諸軍習騎射。
廣濟縣令李守中,坐贓,決杖配沙門島。
辛醜,以樞密副使、兵部侍郎趙普為檢校太保,充樞密使。樞密使不帶正官自普始。
張文表聞周保權立,怒曰:“我與行逢俱起微賤,立功名,安能北麵事小兒乎!”會保權遣兵更戍永州,路出衡陽,文表遂驅以叛,偽縞素,若將奔喪武陵者。過潭州時,行軍司馬廖簡知留後,素輕文表,不為之備。方宴飲,外白文表兵至,簡殊不介意,謂四座曰:“文表至則成擒,何足慮也!”飲笑如故。俄而文表率眾徑入府中,簡不能執弓,但箕踞大罵,遂遇害。文表取其印綬,自稱權留後,具表以聞。保權即命楊師璠悉眾討文表,告以先人之言,感激泣下。師璠亦泣,顧謂其眾曰:“汝見郎君乎,未成人而賢若此!”軍士皆奮。保權又乞師荊南,且來求援。文表亦上疏自理。
十一月,癸亥,詔:“縣令考課,以戶口增減為黜陟。”
甲子,大閱於西郊。帝謂近臣曰:“晉、漢以來,衛士不下數十萬,然可用者極寡。朕頃按籍閱之,去其冗弱,親校其擊刺騎射之藝,今悉為精銳矣。”
南唐遣水部郎中顧彝來貢。
刑部尚書薊人邊歸讜請老,授戶部尚書,致仕。
荊南節度使高保勖寢疾,召牙內都指揮使京兆梁延嗣曰:“我疾將不起,孰可付後事者?”延嗣曰:“先主舍其子繼衝,以軍府付公,今繼衝長矣。”保勖曰:“子言是也。”即以繼衝權判內外軍馬事。甲戌,保勖薨。
壬午,始頒曆於南唐。
十二月,丙戌,左讚善大夫段昭裔坐檢視民田失實,責授海州司法參軍。
丁亥,以武平節度使副使、權知郎州周保權為武平節度使。
舊製,強盜贓滿十匹者,絞;庚寅,詔改為錢三千足陌者處死。
癸巳,詔:“縣複置尉一員,在主簿下,凡盜賊、鬥訟,先委鎮將者,命令與尉領其事;自萬戶至千戶,各置弓手有差。”五代以來,節度使補署親隨為鎮將,與縣令抗禮,凡公事專達於州,縣吏失職。至是還統於縣,鎮將所主,不及鄉村,但郭內而已。從樞密使趙普言也。
戊戌,蒲、晉、慈、隰、相、衛六州饑,詔所在發廩賑之。
庚子,班捕盜令:“給以三限,限各二十日。第一限內獲者,令、尉各減一選;獲踰半者,減兩選。第二限內獲者,各超一資;踰半,超兩資。第三限內獲者,令、尉各加一階;踰半,加兩階。過三限不獲,尉罰一月俸,令半之。尉三罰,令四罰,皆殿一選;三殿,停官。令、尉與賊鬥而盡獲者,並賜緋,尉除令,仍超兩資,令別加升擢。”
甲辰,遣中使趙璲等齎詔宣諭潭、朗,聽張文表歸闕,且命荊南發兵助周保權。
帝以西鄙羌戎屢為寇,改虢州刺史盧龍姚內斌為慶州刺史。
是歲,遷周鄭王於房州。
河北、陝西、京東諸州旱、蝗,悉蠲其租。
遼國舅帳郎君蕭延之奴海哩,強陵蘇拉圖裏年未及之女,以法無文,加之宮刑,仍付圖裏以為奴。著為令。
蜀主命官追督四鎮、十六州逋稅,龍遊令四淳上疏諫曰:“今甲子欲交,陰陽變動,天運人事,合有改更。如采厚斂之末議,必亂經國之大倫。”又言:“四海財貨,盡屬至尊,百姓足則君莫不足。今務奪百姓,專贍六軍,非本計也。”蜀主不能用。淳謂所親曰:“吾觀僭偽紛紛改製,妃後妻妾,卿相僚佐,何如常稱成都尹,乃無滅族之禍乎!”或勸淳遜詞抑節以取貴仕,淳曰:“吾安能附狗鼠求進哉?”蓋指樞密使王昭遠輩也。
南漢許彥真既殺鍾允章,益恣橫,惡龔澄樞等居己上,頗侵其權,澄樞怒。會有告彥真與先主李麗妃私通者,澄樞發其事。彥真懼,與其子謀殺澄樞。澄樞使人告彥真謀反,下獄,族誅。
南漢主納李托二女,長為貴妃,次為美人,皆有寵。拜托為內太師,政事必先稟托而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