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五(1 / 3)

[宋紀五]強圉單閼正月,盡屠維大荒落六月,凡二年有奇。

太祖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乾德五年(遼應曆十七年)

春,正月,庚寅朔,禦乾元殿受朝,升節度使班在龍墀內,金吾將軍上。故事節度使不帶平章事者,皆位在卿監下,於是特改焉。

遼林牙蕭幹、郎君耶律賢適討烏庫部還,遼主執其手,賜卮酒;以雅裏斯、楚思、霞裏三人無功,賜醨酒辱之;授賢適右皮室詳袞。賢適嗜學,有大誌,時朝臣多以言獲譴,賢適樂於靜退,遊獵自娛,與親朋言,不及時事,至是始見擢用。

辛醜,賜西川諸州民今年夏租之半。

詔以時平年豐,增上元張燈為五夜。

蜀臣民詣闕訟王全斌、王仁贍、崔彥進等破蜀時諸不法事,於是諸將同時召還。仁贍先入見,帝詰之,仁贍曆詆諸將過失,冀自解免。帝曰:“納李廷珪妓女,開豐德庫取金貝,此豈諸將所為邪?”仁贍惶恐,不能對。帝以全斌等新有功,不俗付吏,令中書門下追仁贍及全斌、彥進與訟者質證,凡所取受隱沒共錢六十四萬六千八百餘貫,而蜀宮珍寶及外府它藏不著籍者不與焉。並按以擅克削兵士裝錢,殺降致寇之由,全斌、仁贍、彥進皆具伏。壬子,令禦史台集百官於朝堂,議全斌等罪。癸醜,百官言三人法當死,帝特赦之。甲寅,置崇義軍於隨州,昭化軍於金州,以全斌為崇義留後,彥進為昭化留後。仁贍罷樞密副使,為右衛大將軍。諸將士有受者,一切不問。

丁巳,以曹彬為宣徽南院使,領義成節度使,劉光義改領鎮安節度使,張廷翰為侍衛馬軍都虞候,領彰國節度使,李進卿為步軍都虞候,領保順節度使。廷翰與進卿從光義平蜀,軍政不擾,故賞之。

初,王仁贍曆詆諸將,獨曰:“清謙畏謹,不負陛下任使者,惟曹彬一人耳。”帝於是賞彬特優。彬人辭曰:“諸將俱獲罪,臣獨受賞,何以自安!”帝曰:“卿有功無過,又不自矜伐。苟負纖芥之累,仁贍豈為卿隱邪?懲勸國之常典,可無辭也。”

帝以河堤屢決,分遣使行視,發畿甸丁夫繕治。自是歲以為常,皆以正月首事,季春而畢。又詔開封、大名府、鄆、澶、滑、孟、濮、齊、淄、滄、棣、濱、德、博、懷、衛、鄭等州長吏並兼本州河堤使。

二月,甲子,遼南京留守高勳,請以偏師擾益津關,從之。

乙醜,以西川轉運使沈義倫為戶部侍郎,充樞密副使。初,義倫隨軍人成都,獨居佛寺蔬食,蜀群臣有以珍異奇巧之物獻者,皆卻之;東歸,篋中所有,圖書數卷而已。帝嚐從容問曹彬官吏善否,彬曰:“臣止監軍旅,至於采察官吏,非所知也。”固問之,曰:“義倫可任。”帝亦聞義倫清節過人,因擢用之。

壬申,權知貢舉盧多遜奏進士李肅等合格者十人。複詔參知政事薛居正於中書複試,皆合格,乃賜及第。

左監門衛大將軍、權判三司趙玭,性狂躁訐直,多忤旨,帝每優容之。又與宰相趙普不協,因稱足疾,求解職。甲戌,玭守本官,罷判。

時有譖殿前都指揮使韓重贇私取親兵為腹心者,帝怒,欲誅之。趙普諫曰:“若重贇以讒誅,即人人懼罪,誰敢為陛下將親兵者?”帝乃止,出重贇為彰德節度使。重贇聞普救己,他日,詣普謝,普拒弗見。

三月,戊戌,以前安國節度使張美為橫海節度使。美至滄州,久之,有告其強取民女為妾,又略民錢四千餘緡者,帝召告者,詰之曰:“張美未至,滄州安否?”對曰:“不安。”“既至,何如?”曰:“無複兵寇。”帝曰:“然則美之有造於滄州大矣。朕不難黜美,但念汝滄州百姓耳。”因命官為給直,還其女。複賜美母錢萬緡,使謂美曰:“乏錢,當從朕求,勿取於民也!”美惶恐,折節為廉謹,未幾,以政績聞。

甲辰,詔:“翰林學士、常參官於幕職、州縣及京官內各舉堪任常參官者一人,不當者連坐。”

乙巳,詔諸道舉部內官吏才德優異者。

丙午,門下侍郎、平章事趙普,加左仆射,充昭文館大學士。

丙辰,北漢石盆寨招收巡檢使閻章以寨來降。

是月,五星如連珠,聚降婁之次。初,竇儼善推步星曆,周顯德中為諫官,謂同列盧多遜、楊徽之曰:“丁卯歲五星聚奎,自此天下太平,二拾遺見之,儼不與也。”卒如其言。

南唐命兩省侍郎、諫議、給事中、中書舍人、集賢、勤政殿學士更直光政殿,召對谘訪,率至夜分。南唐主事佛甚謹,中書舍人全椒張洎,每見輒談佛法,由是驟有寵。當時大臣亦多蔬食持戒以奉佛,中書舍人會稽徐鉉獨否,然絕好鬼神之說。

夏,四月,丙子,遼主射柳祈雨,複以水沃群臣。

給事中開封馬士元謁樞密副使沈義倫,適有吏白事,義倫與語,忘顧士元。士元遽辭出,歸,語家人曰:“我為台省近臣,不為執政所禮,可以去矣。”己卯,遂致仕。

陵州有陵井,蜀置監,歲煉鹽八十萬斤。廣政二十三年,井口摧圮,毒氣上如煙霧,煉匠入者皆死。後井益塞,民難食。通判真定賈璉,始建議開浚,刺史王奇謂浚之犯井龍,役夫不肯進,璉親執鍤興役,逾年而至泉脈,初煉鹽日三百斤,稍增日三千六百斤。璉上其事,即詔璉知州事。璉後卒於官,州人畫像祠之。

五月,壬辰,遼北府丞相蕭哈哩卒。哈哩貌魁偉,膂力過人,遼主嘉其勤篤,命總知軍國事。初,諸王多坐反逆,哈哩廉謹達政體,命案獄,多得其情,人無冤者。北漢主鈞每遣使入貢於遼,別致幣物,詔許哈哩受之。卒,年五十。遼主湣悼,輟朝三日,罷重五之宴。

乙巳,北漢鳩唐寨招收指揮使樊暉以寨來歸。

六月,戊午朔,日有食之。

遼主駐褭潭,好長夜之飲,因怒濫刑,醒亦悔之,諭大臣切諫。蕭思溫等畏懦,鮮能匡救,間有諫者,多不見聽。己未,支解鹿人壽格念古,命有司盡取鹿人之在係者六十五人,斬所犯重者四十四人,餘悉痛杖之。中有欲置死者,賴王子必攝等諫,得免。

諸道銅鑄佛像,先是悉輦赴京毀之。秋,七月,丁酉,詔勿複毀,仍今所在崇奉,但毋更鑄。

八月,辛酉,遼主生日,以大臣有病亟者,不受賀。

是月,河溢入衛州城,民溺死者數百。

九月,丙戌朔,遼主獵於黑山、赤山,自是連獵者兩月。

庚子,定難節度使西平王李彝興卒,追封夏王,以其子行軍司馬光叡權知州事。

乙巳,太子少傅致仕柴守禮卒,周世宗之本生父也,命中使護其喪事。

冬,十月,癸酉,度支判官侯陟言:“三司凡二十四案,鹽鐵主其六,戶部主其四,餘皆度支主之。自荊、湖、西蜀之平,事務益眾,欲令三司均主其人。”詔三司推官張純分判度支案事。

十一月,乙酉朔,工部侍郎毋守素,坐居喪娶妾免。

庚子,遼司天奏月當食不虧,遼主以為祥,歡飲達旦。

十二月,丙辰,禁諸州輕小惡錢及鐵鑞錢。又命紕疏布帛毋鬻於市,及塗粉入藥者,捕之置罪。

戊辰,以權知夏州李光叡為定難節度使。

己巳,置建寧軍於麟州;庚午,以防禦使楊重勳為留後。

宰相趙普丁母憂,丙子,起複。

賜西川來歲夏租之半。

是冬,遼主駐黑河平澱。

太祖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開寶元年(遼應曆十八年)

春,正月,乙酉朔,遼主宴於宮中,不受賀。

甲午,城京師。

丁酉,以陝、絳、懷等州饑,賑之。

己亥,遼主觀燈於市,以銀百兩市酒,命群臣亦市酒,縱飲三夕。

乙巳,北漢偏城寨招收指揮使任守恩等來降。

二月,冊宋氏為皇後,忠武節度使延渥長女也。延渥尋改名偓。

三月,甲申朔,遼主如潢河;乙酉,獲鴐鵝,祭天地。遼主命造大酒器,刻為鹿文,名曰鹿甒,貯酒以祭天。

庚寅,增修縣令、尉捕賊功過令,頒行之。

權知貢舉王祐擢進士合格者十人。陶穀子邴,名在第六,翌日,穀入致謝。帝謂左右曰:“聞穀不能訓子,邴安得登第?”遽命中書覆試,而邴複登第。因下詔曰:“造士之選,匪樹私恩;世祿之家,宜敦素業。如聞黨與,頗容竊吹,文衡公器,豈宜私濫!自今舉人,凡關食祿之家,委中書覆試。”

南漢西北麵招討使潘崇徹以飛語見疑,南漢主遣內侍番禺郭崇嶽覘其軍,戒之曰:“崇徹果有異誌,即誅之。”崇嶽至桂州,崇徹嚴兵見之,崇嶽不敢發,還報曰:“崇徹日事飲樂,不恤軍政,非有反謀也。”會崇徹單騎自歸,南漢主釋不問,但奪其兵權而已。

戊申,南唐以樞密使、右仆射湯悅為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平章事。悅素稱清輝學士張洎之才。洎能伺人主顏色,善構同列短長,密奏悅非經綸才,南唐主以悅文學舊臣,罷洎學士,俄複故。

夏,四月,戊午,成德節度使兼侍中韓令坤卒。令坤有才略,識治道,鎮常山凡七年,北邊以寧。帝聞其喪,悼惜之,追封南康郡王。

己巳,遼主詔:“左右從班有才器幹局者不決擢用,老耄者增俸以休於家。”

丙子,戶部員外郎、知製誥盧多遜,充史館修撰,判館事。多遜喜任數,善為巧發奇中。帝好讀書,每遣使取書史館,多遜預戒吏,令遽白所讀。上果引問書中事,多遜應答無滯,同列皆伏,帝益寵異之。

北漢軍校翟洪貴等來降。

五月,丁亥,重五,遼主以飲酒,不受賀。

以盛暑,詔諸州恤刑。帝謂侍禦史馮柄曰:“朕每讀《漢書》張釋之、於定國治獄,天下無冤民,此所望於卿也。”

乙未,詔:“諸道當輦送上供錢帛等舟車,並從官給,勿以擾民。”

丁酉,遼主與政事令蕭巴雅爾、南京留守高勳等酣飲連日夜,旋命勳知南院樞密使。

丙午,建雄軍節度使趙彥徽卒。帝微時,兄事彥徽,及即位,擢領旄鉞,寵顧甚厚,卒,贈侍中。繼聞其專務聚斂,始薄其為人。

丁未,賜南唐米十萬斛,饑故也。南唐以勤政殿學士承旨韓熙載為中書侍郎、百勝節度使兼中書令。熙載上疏論刑政之要,古今之勢,災異之變,及獻所撰格言,南唐主手詔褒答而有是命。

六月,癸醜朔,詔:“民田為霖雨,河水壞者,免今年夏稅及它征物。”

己未,遼主令殿前都點檢耶律伊賴哈置神帳,曲赦京畿囚。

癸亥,詔:“荊、湖民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孫不得別財異居。”

辛巳,以右補闕辛仲甫權知彭州。帝謂之曰:“蜀土始平,輕侈之俗未革,爾有文武才,是用命爾。”仲甫既至,州卒燕環誘屯戍軍,謀以長春節燕集日為亂,仲甫擒斬之。

秋,七月,乙未,中元張燈,帝禦東華門,賜從官飲。

以殿前都虞候涿人董遵誨為通遠軍使。遵誨父宗本,仕漢為隨州刺史,帝微時嚐往依之。遵誨憑藉父勢,多所陵忽,嚐論兵戰事,遵誨理屈,即拂衣起,帝乃辭宗本去。及帝即位,遵誨累遷至驍武指揮使。一日,便殿召見,遵誨伏地請死,帝令左右扶起,慰之。俄而部下軍卒有擊登聞鼓訴其不法十餘事,遵誨惶恐待罪,帝曰:“朕方赦過賞功,豈念舊惡邪!汝可勿複憂,吾將錄用汝。”遵誨再拜感泣。帝問遵誨母所在,遵誨曰:“母在幽州,遭難暌隔。”帝因令人重賂邊民,竊迎其母,送於遵誨,仍加優賜。至是帝以西蕃近邊,命遵誨守通遠軍。遵誨既至,召諸族酋長,諭以朝廷威德,刲羊釃酒,厚加宴犒,眾皆悅服。後數月,複入寇,遵誨率兵深入,擊走之,俘斬甚眾,獲牛馬數萬,戎落以定。帝嘉其功,就拜羅州刺史,使如故。遵誨嚐遣其外弟劉綜來貢馬,及還,帝解所服真珠盤龍衣,使齎賜之,綜曰:“遵誨人臣,豈敢當此賜!”帝曰:“吾委遵誨方麵,不以此為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