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傳說,講某些人由於品行不好而受到神異力量的懲罰,最終變成了猴子。例如,海南島黎族流傳的《猴子的故事》講道:有一個奧雅(相當於漢族的地主之類)養有一個女工仔。女工仔每天從早到晚幹著沉重的活,卻經常受奧雅的虐待。一天她挑水時坐在河邊哭泣,驚動了一位老仙人。老仙人用法術把她變成了一個十分美麗的姑娘。奧雅見了女工仔的新相貌,格外羨慕,向她追問出了事情的緣由。於是奧雅兩公婆也扮成打水的工仔,坐在河邊假裝哭泣。老仙人來了,給他們施了同樣形式的法術。等奧雅兩公婆回到家裏時,卻發現兩人都變成了猴子。後來女工仔又遇見老仙人,老仙人教給她趕走奧雅兩公婆的方法。於是,她把兩塊石頭燒紅放在奧雅兩公婆經常坐著吃飯的地方。兩隻猴子往上一坐,立刻燙得咿咿呀呀暴跳著逃到深山裏,再也不敢回來了。相傳猴子屁股上兩塊硬硬的紅繭,就是那時候留下的。四川阿壩州的羌族傳說《猴兒坡》則講:茂縣光明鄉鄉政府對麵的半山一帶,叫做猴兒坡,那裏有一座岩石,很像一隻猴子蹲在那裏,它的來曆,同早年間住在這裏的兩弟兄有關。這兩弟兄,老大心狠又好吃懶做,老二善良又勤快。他們分家時,老二隻分到一畝地和孬種子,因此,盡管他很勤快,播種之後,田裏卻隻長出了一棵玉米苗。在老二精心照料下,到秋天時,玉米苗結出了一包粗大的玉米。老二便又在旁邊搭了個棚子來看守它。八月十五的晚上,老二依然睡在棚子裏守著玉米。半夜,他被一陣吵鬧驚醒,發現地裏坐著老熊、野牛、野豬等動物。老熊掰下那包玉米放在地中間,念了兩遍“玉米大仙快顯靈”,結果出現了一桌酒席。動物們高興地飽餐了一頓。月亮快落坡時,老熊把那包玉米放回到玉米稈上,然後,都上山了。天亮後老二把那包玉米拿回家,照著動物們的做法,也變出了酒席,還有金銀財寶。老大從老二那裏問明了事情的經過,便也去長滿野草的地裏胡亂種出了一棵瘦小的玉米苗,並在八月十五的晚上去地裏看守。半夜過後,動物們又來了,它們怨這年的玉米沒有種好,因而玉米大仙不拿東西給它們吃,於是決定教訓老大。老熊拖過老大,說:“你這麼懶,幹脆變個懶猴算了。”然後對他吹了一口氣,老大馬上就變成了一隻石猴。
這些傳說都表達著這樣的觀念:即人如果在道德品行方麵過多偏離了社會的規範,那麼他就會變成猴子。顯然,猴子是被看做同人類在貴賤高下方麵存在著絕對差別的獸類,是非但不能為人類社會所認同、甚至反而要被擯棄的異類。在這裏,猴子成為道德品行醜惡或墮落者的貶義的象征,它與人在外形上的相似,則成為一種對立鮮明的諷刺,從而使得把人從本質上與獸區別開來的道德倫理準則得到了進一步的強調。
也有一些傳說中,猴子充當的是主持正義者或人類幫助者的角色。例如,傳說《猴子觀海》講:黃山美景“猴子望海”中的石猴,相傳是孫悟空由石猴煉成活猴後遺下的原身石頭。很久以前,大海、小海兩兄弟逃難來到這裏。他們不辭勞苦,辛勤開荒,吃苦耐勞的勁頭,感動得山坡上的一些小猴子也來幫他們幹活。十年下來,他們開了許多田,種上了大片的水稻,豐收之後,便常常周濟窮人。貪心的大財主臧員外妄圖霸占這些田地和茂盛的稻穀,謊稱那些地全是皇上封給他的,還抓走了小海,要大海用數千石的米來“交租換人”。一籌莫展的大海在傷心萬分之際,石猴托夢給他,說在自己身邊的石頭底下可以挖出金子。大海依言去做,果然得到了金子,便拿著去交給臧員外。臧員外從大海口裏問清了金子的來曆,便放了小海,和管家拿著钁子、麻袋來到石猴身旁,從它腳邊的石頭下,拚命地挖出了很多很多黃金。結果他們的行為激怒了石猴,它站了起來。一時間飛沙走石,把兩個貪心的家夥砸成了肉餅,還淹沒了臧員外的房屋田園。而大海兄弟和其他人的田地房屋卻絲毫沒有受到損害。又如苗族史詩《溯河西遷》講:當年苗人的祖先在向西遷徙的途中,遇到了種種的困難。有一次,他們走到一個斷崖腳下,那裏的山口被老樹古藤封鎖纏繞,擋住了去路。這時候,他們看見崖頂枝頭和古藤上攀緣著一群猴子,便解下自己的頭巾和綁腿。猴子跑過來幫忙,用這些頭巾和綁腿把他們拉上了山崖頂。
可見,各種有關猴子的傳說,從多方麵、多角度表現了人們對於猴的認識和態度,其中的猴形象也因而呈現出一種豐富複雜的特征。它們或者具有與人類相通的情感,或者體現著古神話時代神奇英雄的氣質,或者是自食其果的可憐蟲,又或者是品行不端者的化身……而這種狀況的形成,又正是人們傳統觀念和現實經驗多種因素發揮影響的結果。
總之,作為一種被講述者和聽眾都認為具有較高真實性的口承文學,關於猿猴的各類傳說,集中反映了人們力求探明與自己具有很大相似性、在生活中十分熟悉、並在古老神話中具有極高地位的猿猴的各種性情、特征及其來曆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