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記載中的猿雖然成精,能變幻人形,而且雅好佛法,但它以自己的機智、擺脫了被摘取心髒的危險的做法,與前述民間故事“烏龜和猴子結拜”中的猴子的行徑,如出一轍。可能這部作品就是在同類型民間故事的基礎上,加工改編而成的,不過在文人筆下,這個故事更加曲折神奇了。
猿猴變作婦人的情節,就目前搜集到的資料來看,無論是在民間故事裏,還是在文人小說中,似乎都不算多見,不如狐狸精、蛇精等變婦人的說法那麼普遍,這也許是因為猿猴長得尖嘴凹腮、弓腰駝背、不怎麼美觀漂亮的緣故罷。但雖然不多,也並不是沒有。《太平廣記》卷445“孫恪”條引《傳奇》曰:
廣德年間,有一個叫孫恪的秀才,因為考試落第,到洛陽遊玩。來到魏王池畔,忽然見到一座大宅第,土木皆新。路人告訴他說,這是袁家的宅第。孫恪上前敲門,無人答應。孫恪就進了旁邊會客的小屋。
過了很久,忽然聽見開門的聲音,出來一位美豔驚人的女子。孫恪猜她是主人的女兒,就在暗中觀看。那女子摘下庭院中的萱草,吟了一首詩。忽然看見孫恪,便驚羞地回屋去了,又派一個青衣女來責問孫恪:“你是誰?從哪兒來的?”
孫恪告訴她自己想要租房的事情,對自己的唐突表示歉意。女子得知,表示同意,並要重新化妝後再見孫恪。孫恪聞聽,喜不自勝,並向青衣女打聽這女子是誰的女兒。青衣女說:“她是已故袁長官的女兒,自幼父母雙亡,也沒有親戚,隻和我們三五個人在此居住,尚未嫁人。”
好一會兒,那女子盛裝而出,比先前更加漂亮。她命侍婢拿來茶果,說:“郎君既然沒有住處,便可搬來住在廳院裏。”孫恪慚愧地答應了。
孫恪沒有家室,現在看見這女子這般美麗,就請媒人去說合。那女子欣然接受。兩人遂成夫妻。袁氏非常富有,孫恪卻很貧窮。可他忽然間車馬煥然一新、衣裝華麗,親友們感到十分奇怪,紛紛前來詢問原因,孫恪卻不告訴他們實情。他由此驕傲滿足,不求名第,每日與豪門權貴往來,縱酒狂歌,如此三四年沒有離開洛陽。
一天,孫恪遇見表兄張閑雲處士。處士暗地裏告訴他說:“我看你的氣色,妖氣濃厚,遇到了什麼事,一定要詳細告訴我,不然你會遭到禍患。”孫恪就將納娶袁氏的事說了。張生大驚道:“袁氏怎麼會沒有一個親戚?她又聰明善辯、多才多能。這非常可疑,定是此事作祟。”孫恪表示自己不能忘恩負義。張生發怒道:“大丈夫不能事人,焉能事鬼!”並交給孫恪一把寶劍。孫恪把劍藏在屋裏,可始終麵有難色。
袁氏不久就發覺了,大怒而責備孫恪說:“是我解脫了你窮困的處境,你不顧恩義,居然有如此用心,簡直豬狗不如,怎麼在人世上立名節!”孫恪十分慚愧,磕頭謝罪說:“都是表兄教我的,並不是我存心害你,以後再不敢了。”袁氏搜出了寶劍,折成幾段,就像折斷蓮藕一樣。孫恪更加害怕。袁氏於是笑道:“張生這個小子,不能用道義教誨表弟,卻唆使他行凶冒險,他若來了,一定要羞辱他。可是你確實不應該這樣。不過我和你結婚已經好些年了,你何必多慮呢?”孫恪這才放下心來。
過了幾天,孫恪出門遇見張生,告訴他發生的事。張生大驚,很害怕,再不敢上門來。
又是十幾年過去了,袁氏已養育了兩個孩子。後來孫恪經人推薦作南康的經略判官,遂舉家前往。袁氏每遇到青鬆高山,就會凝視良久,若有不快之意。行到端州,袁氏說:“離此不遠有個峽山寺,我家從前的門徒僧惠幽就住在這裏。如果他能為我們供些齋飯,可以大大增加我們南行的福運。”孫恪同意了。到達寺廟的時候,袁氏非常高興,換衣理妝,帶著兩個孩子,進了老僧的院子,好像十分熟悉這裏的路徑。孫恪覺得很奇怪。袁氏將碧玉環拿給老僧說,“這是院中的舊物。”老僧也不認識。
吃罷齋飯,有數十隻野猿,臂連著臂,從高高的鬆樹上下來,在藤蘿上悲嘯、跳躍。袁氏淒然,於是提筆在牆壁上寫道:“剛被恩情役此心,無端變化幾湮沉。不如逐伴歸山去,長嘯一聲煙霧深。”又撫摩著兩個孩子嗚咽哭泣了數聲,對孫恪說:“好住好住,我當永別了!”隨即變為一隻老猿,與長嘯的野猿們一起躍樹而去。
孫恪魂飛神喪,摟著兩個孩子痛哭了一場。然後又向老僧詢問原由。老僧這才醒悟過來,說:“這隻猿是貧僧做沙彌時養的。開元年間,天使高力士經過這裏,憐愛它的聰明伶俐,就用帛換走了它。聽說到洛陽後把它獻給了天子。不時有天使往來,都說它聰慧過人,並長期馴養在上陽宮裏。安史之亂時就不知它的下落了。沒想到今天卻見到了它的奇怪神異!那個碧玉環,本是訶陵的胡人布施的,猿去洛陽時就掛在它的脖子上。現在我才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