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孫悟空形象的影響(2 / 2)

據說,盤古王開天辟地的時候搞得太慌忙了,天都沒有弄好。玉皇大帝就派女媧娘娘去煉石補天。天恁個大,女媧娘娘補了這堂又去補那堂,累得實在支不住了,就坐在一坨大石頭上歇氣。她剛好來月經了,就流了些在那砣石頭上。補完天,她就回去向玉帝交差。

玉帝不放心,又派太上老君來查看。太上老君看累了,也坐在那砣大石頭上歇氣。他想起女媧娘娘的能幹,她的花容月貌,想呀想的,一家夥就跑了陽(泄精),那東西也流了些在石頭上。

這一來,那砣大石頭就有了孕。日久天長,日精月華,裏頭那東西就長大了。有一天,石頭轟的一聲炸開,一個猴兒滾的個兒就出來了。那猴兒就是後來的孫悟空。所以說,孫悟空的媽是女媧娘娘,老漢是太上老君。

孫悟空拜師學道過凶得很,又是大鬧龍宮,又是大鬧天宮,整得到處都不清靜。玉皇大帝派起天兵天將費不盡的老力才把他捉到了,捉到又整不死,沒得法,隻有把他弄到太上老君那個八卦爐裏頭去煉。

太上老君的八卦爐好不得了啊,隨你啥子神仙,啥子妖魔鬼怪,放進去一煉就要化成灰燼。孫悟空啷個支得住煉哪!殊不知呀,太上老君曉得孫悟空的來曆,啷個舍得把他弄死呢?他就把孫悟空放在八卦爐的巽門口跟前,巽門是八卦爐的風口,隨你爐子頭火燃起好大,孫悟空還涼快得很。孫悟空在那裏頭舒舒服服地睡了七七四十九天大覺,沒有把他煉成灰燼不說,顛轉把他煉成了火眼金睛。

另一則流傳在浙江省諸暨縣的傳說《孫悟空與大蒜》講,人間所食的大蒜,是孫悟空從天上偷來的:

唐僧帶著三個徒弟取經到西天,如來佛祖蠻高興,拿出仙桃仙酒招待。酒宴上有一道菜,像一瓣瓣的橘子,塞進嘴巴一嚼,噴噴香,辣火火。師徒四人很感興趣。如來說,這是西天仙果,叫大蒜,不但好吃,還能防病。孫悟空就想了:介好的東西,都由佛祖獨自享用,太勿公平了!伢(我,我們)倒要想法偷點回去發發種。到了回轉的日子,他在自己的帽子、虎皮裙、耳朵裏藏了許多大蒜,可都被如來找出來了。隻有他藏在屁股眼裏的大蒜沒有被發現,讓他帶到了下界。這東西不但好吃,還能治病,大家稱為靈丹。隻是吃過大蒜之後,嘴裏會有一股怪味,這就是因為孫悟空偷來時藏的地方勿好的緣故。

這則傳說中的孫悟空,頗似神話裏的文化英雄,盡管其行為有些不雅馴,不過他也是一番好意為了下界的老百姓,所以大可以原諒。他的機智、頑劣,與《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毫無區別,但故事的風格與情趣,完全是民間的。

除了在口頭上傳誦大聖的逸聞趣事外,人們對他能夠驅魔伏妖的廣大神通十分敬仰,希望他也能為多災多難的凡夫俗子祛除邪祟,保佑生活平安幸福,因此,孫悟空又被請進了老百姓的神龕。在四川省旺蒼縣的青峰山上,建有許多神廟和神龕。其中有一個八仙洞,裏麵供的主要是鍾離漢、張果老、何仙姑等八仙。1992年筆者去考察時,發現裏麵還供有一尊齊天大聖的神像:身穿虎皮裙、高舉金箍棒,形象與當時正播放的電視連續劇《西遊記》中的形象相似。(彩圖)上山來拜神燒香的人們,至此也向大聖磕頭跪拜,祈求他保佑家人不遭邪祟、不生疾病、出門平安、生意興隆。文學故事中孫悟空的本領、職權,在民間信仰的領域裏,應著人民需要的不斷擴大而進一步增加。由此也可窺見中國民間信仰發展演變的一般規律了。

除此而外,人們還用孫悟空的事跡或性格特征作典範和典故,來指代某些現象,比擬某些人或事,傳達某種思想情感。例如有歇後語說:“花果山的猴子——無法無天”;“孫悟空的媽——一肚子猴”。有些人家迎接猴年來臨時貼的楹聯,也常以孫悟空作典,如“昔日曾為齊天大聖,今年又作司世靈猴”;“莫作等閑看已在靈山封鬥佛,亦非容易事曾經水洞作猴王”;“庚歲玉盤承雨露,申猴金棒伏妖魔”等。在此,孫悟空往往超越了他自身的具體形態,成為“機智、勇敢、敢於反抗一切權威和羈絆、能夠戰勝一切艱難和險阻的英雄”的代名詞了。

孫悟空故事還是各種年畫、剪紙等工藝美術作品的好題材。至於這一點,容下文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