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猴與工藝美術(3 / 3)

猴子在自然界中本自成一家,可被拉扯進人的世界之後,也不免“幹預”起人的世俗生活來了——在一些文人漫畫或民間年畫裏,猴子被裝扮成人的模樣,模仿人世間的種種醜態,借以諷刺社會現實。例如辛亥革命以後,漫畫家錢病鶴畫有《老猿百態》係列漫畫,巧妙地利用“猿”與“袁”的諧音,將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由總統而謀帝製的詭計,醜化為老猿的種種活動,在當時引起了很大反響,收到了很好的諷刺效果。再如河北武強民間木刻版畫《扛箱官》,仿佛是一場猴戲表演,其中的老猴由兩名小猴抬著,它手搖羽扇、頭戴花翎,十分神氣;前另有一小猴扛旗鳴鑼開道,旗上大書“禁煙中”。在民間小戲中,有一出名“扛箱”,演出時兩人抬著一隻木箱,箱上坐一個小醜,插科打諢,逗人發笑。琴腔(戲曲聲腔之一)裏一曲《大過會詞》還唱道:“扛箱官兒會玩笑,弄個竹筒子當他的轎。穿紅袍,戴紗帽,倚仗著引傘兒把身軀照,撤了傘棍兒摔定了腰。抬扛箱的腿兒好,倚瘋撒邪把王瓜架兒跳,抓哏湊趣兒找怯勺,也怕知根兒的把狀告。”嘲諷那些端著架子、不幹實事的官兒們,和狗仗人勢、逢迎拍馬的狗腿子。這類《扛箱官》的猴畫,主旨大約與此相同,而且將扮演者變為猴子,更加重了滑稽、嘲諷的意味。民國初年,四川綿竹的民間年畫《三猴燙豬》,畫三隻猴子頭戴瓜皮小帽,與一戴禮帽的黑豬打紙牌,猴子們合謀作弊,可還是輸給了財多勢大的肥豬。此圖當時有勸誡人們不要貪賭廢時,和諷刺剝削欺人者如肥豬之意。

猴戲也是工藝美術作品中多見的一項內容,前麵已有舉例,這裏不再贅述。

還有些工藝美術品中的猿猴形象,帶著比較濃厚的信仰色彩,例如前已提及的泥泥狗(猴),其最初的產生可能與始祖崇拜有關;避(庇)馬瘟的年畫,是猴可以避馬瘟的民間信仰觀念的外化顯現;表現“豬遇猿猴不到頭”之類的年畫、剪紙,則體現了人們有關豬和猴屬相相克的觀念等。

以上我們從工藝美術的角度,進一步考察了猿猴在人民生活中的角色和地位。看來,猿猴形象的確深入到了人類生活的許多方麵——從文人繪畫,到民間年畫、剪紙;從案頭擺設,到兒童遊藝和玩具;從玉飾瓷器,到泥塑布藝;從達官顯貴牆上的掛畫,到普通百姓春節時窗上貼的窗花、元宵節時燈上貼的燈花,以至衣飾門簾、鞋靴花樣……我們都不難見到它們的身影。其中大部分的猿猴形象自然、機靈、頑皮、滑稽,在人們生活中主要起著娛樂、裝飾和審美欣賞的作用,同時表達著人們對生活的種種求吉趨福願望,或對生活中陰暗醜惡麵的諷刺;有些形象,可能原本是信仰的產物,可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化,信仰的色彩日漸淡漠,娛樂觀賞的價值卻增強了。千姿百態、活潑淘氣的猿猴形象,增加了人的生活的情趣和生氣,在人的世界裏,畫出了一道奇妙的猴文化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