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但,你真的會愛嗎?你真的愛對了嗎?
做父母的都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愛孩子,也是最了解孩子的人,我們也從不懷疑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但我們也不可否認,很多父母對孩子毫無保留的愛中多多少少都有些盲目樂觀的成分。我們中的很多人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懂孩子的心思,有時,我們對孩子的了解甚至不如對身邊朋友的了解多。原因很簡單,因為孩子是“小朋友”,而我們通常所說的朋友則是“大朋友”,是成人。我們站在成人的角度自然無法看清孩子的世界,自然少不了誤解冤枉孩子,讓孩子受委屈的時候。
有教育專家疾呼:“不要以愛的名義傷害孩子!”既然是愛,為什麼會有傷害?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愛太深,容易留下傷痕”吧!不妨對照一下,你有沒有以愛的名義,傷害過我們的孩子:
1.“逼子成龍”的愛
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成龍”、“成鳳”,不惜投入大量精力和錢財,把孩子本該輕鬆快樂的童年都交給了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孩子稍有反抗,家長還會搖頭歎息:“你現在還太小,總有一天你會明白父母的苦心……”由於這些家長沒有考慮孩子的興趣和潛力,違背了孩子的意願,結果,“望子成龍”難免會變成“逼子成蟲”。
2.“大包大攬”的愛
有的父母太愛孩子了,愛到除了學習,不舍得讓孩子做任何事情的地步。孩子幫忙做點事,家長會說:“你隻管把學習搞好就行了……”結果事事代勞,以至於孩子很大了生活還不能自理。
3.“杞人憂天”的愛
有的父母見不得孩子犯錯,孩子稍有差錯,便對孩子報以失望的眼神,隨之語重心長地對孩子說:“你再這樣下去,將來可怎麼辦啊?”
很多父母習慣以成人的眼光審視和打量孩子,孩子的做法稍有偏差,他們就擔心孩子誤入歧途,於是趕緊出麵予以指導,並暗自慶幸自己發現及時……殊不知,對於孩子來說,犯錯也是一種成長。或許,在孩子心中,他根本就不認為自己是在犯錯,所以,我們做家長實在不應該小題大做,大驚小怪。
……
諸如此類,父母拿著好心辦壞事的情況還有很多。
一位媽媽說:“我們太愛孩子,但總是希望速成,對孩子缺少耐心……教育好一個孩子哪有那麼簡單,是我們太急於求成了……”的確,太愛孩子,就容易傷害孩子;太緊張孩子,就容易束縛孩子;太心急,就容易挫傷孩子。
相信每一位父母教育孩子的願望都是美好的,但在這種積極美好的願望的指導下,我們卻在無意中頻頻傷害孩子,原因就在於我們忽視了,或者根本就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在不了解孩子心理的情況下,親子之間就難免會產生誤會、矛盾和衝突,孩子就難免會受委屈,受傷害。
作為父母,我們僅僅關愛孩子是不夠的。愛孩子,還要讀懂孩子的心思,還要講究方式方法。明白孩子的心理,你對孩子的愛才不會盲目,你才能更好地愛孩子。這樣才能減少教育中的遺憾和失敗,才能減少對孩子的傷害,才可以引領孩子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成長發育規律,是正確教育孩子、愛孩子的前提!要做父母的讀懂孩子的心思,不是要你去識記心理學書籍上的“某某定律”、“某某效應”,也不是讓你去聆聽心理專家的長篇宏論,而是提醒你要用愛心去感受孩子的心思,用細心去決定給孩子怎樣的指引,用耐心去等待孩子的成功。
§§第一章 了解孩子的想法,把握好孩子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