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用心聆聽孩子心底最真實的想法(2 / 2)

有時我們往往會因為忙碌的生活而錯過身邊最重要的東西,然而孩子是沒有耐心等你“有空”的。其實,孩子也有孩子的煩惱,不認真聆聽,父母真的無法知道。“我心情也不好。我今天感冒了,頭痛,真難受。”“我也是。我媽媽讓我吃藥,那種藥太苦了,一點也不好吃。”“我媽媽今天出差了,我很想她。”……

平常隻要孩子稍有不對,稍稍偏離大人預設的軌道,一些做父母的就會一次次苦口婆心地教導,一回回反反複複地訓斥。可為什麼父母不想一想,孩子們也會有喜怒哀樂,有他們自己的內心小世界。你可曾認真傾聽過孩子的心聲?可曾走進過孩子的心靈呢?

給孩子和自己一個專屬的時間,不是一邊做家事,也不是一邊處理公事,而是把所有的事放下來,在不受任何幹擾的情況下,專注聆聽孩子的心聲。這能讓孩子覺得父母親願意用心聽他傾訴,孩子會感到受尊重和被重視,還會從中得到鼓勵,也很願意說出自己心裏的真實感受。

用心聆聽孩子的心聲,意味著還孩子思維的自由,還孩子表達的自由,還孩子心靈的自由;意味著對孩子想像的放飛,對孩子個性的認同,對孩子人格的尊重。用心聆聽孩子的心聲,意味著心與心的碰撞、愛與愛的交流、情與情的融彙;意味著一種親切的對待,一種由衷的信賴,一種美妙的心境。

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根溫柔的弦,讓我們撥動它,靜下心來細細聆聽這一曲曲心靈之歌!父母應該與孩子敞開心扉,暢談交流,與孩子做朋友,多聆聽孩子的心聲,多理解他們內心深處的難處,也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問題,合理引導,健康教育,消除彼此的心結,營造和諧輕鬆的家庭氛圍。

傾聽孩子心底話的重要法則是不單聆聽孩子說話的內容,也要傾聽他們內心的感受;不要隻顧追問事情始末或準確性,而是要先回應孩子的看法及需要,以及他對事情的分析及演繹。父母不妨先表示了解和接納,然後再作勸告和教導。

隻要你懂得如何聆聽,孩子便會很樂於扮演述說者。給親子多一些時間,彼此之間才能更親近、更貼心!

寫給父母

“一言堂”的家裏,沒有聆聽,隻有傲慢與征服。教育孩子不是把千差萬別的孩子揉成麵團,送進“流水線”,打造成形狀、大小、顏色,乃至口味都相同的“漢堡包”,而是要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洞悉孩子的心靈,再根據孩子的天賦和愛好將孩子培養成有個性有思想的社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