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創傷後應激障礙(2 / 2)

“第四就是消化期,在接受刺激事件及其後果的情況下,開始澄清是非,權衡得失,並樹立收拾殘局的信念。

“最後是重建期,重新建立正常的心理秩序,尋求新的心理平衡,以達到新的適應。而現在周小姐的症狀,應該是在第三階段。”

胡十一連忙問道:“那她能扛過去嗎?”

董老師說道:“在剛才說的幾個階段中,最關鍵的是侵襲期和消化期,前者是他人幹預幫助的最佳時期,後者是自我調整的最佳時期。但從現在看來,我們顯然已經喪失了這個最佳時期,這都是由於周小姐缺乏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不知道在發生心理危機時向誰求助,也不知道如何尋求有效的幫助,從而貽誤了時機。”

沈玉環說道:“平時隻有她和她媽媽在一起,要不是這次來京城,我們還不知道事情已經這麼嚴重了。”

董老師理解地說道:“危機發生後,自我心理調整是非常重要的。對於自控、平衡能力差,自己很難度過危機的人,應及早發出求援信號,尋找那些足以能支持你、了解你、信得過、有主見、有能力,情緒一貫穩定的親友來幫助你。把發生的事,心裏的苦處全說出來,打開合理的宣泄渠道。不要封閉自己、更不要壓抑自己感情的表達,特別是在侵襲期,往往要靠援助者來支持。”

沈玉環自責的說道:“這都怪我,要是我早些發現,小珂也不至於……”

胡十一勸解道:“你哪裏能預料到這些呢,我們還是聽老師說說,現在我們該怎麼辦吧。”

董老師說道:“我們現在要做的,理論上叫做‘危機幹預’,幹預的目的是幫助危機中的人避免發生精神崩潰。一種是直接幹預,即介入當事人和危機事件之間,以改善危機環境與穩定個人情緒為目的;一種是間接幹預,主要幫助當事人正確對待現實,改善人際關係與處世態度。”

董老師說得很專業,可胡十一和沈玉環一時還不是很明白。

胡十一問道:“董老師,你說的改變環境和穩定她的情緒,對她有幫助是嗎?”

董老師點頭說道:“是的,讓她盡快離開現有的環境,盡快忘掉以前的事,對她來說,就是一種直接幹預。”

胡十一對沈玉環說道:“看來我們和老師說的想到一起了。”

沈玉環卻還是很擔心的問道:“老師,那她怎麼才能好起來?”

董老師說道:“讓她心情好起來,慢慢的引導她重新對生活樹立信心,我看她對和她一起來的小夥子,叫劉洋是吧,她對劉洋的話和態度都好,沒有反感和煩躁的情緒,這就是很好的開始,如果劉洋能這樣陪著她一段時間,那比我的心理輔導可管用得多,因為她願意聽他的,沒有抵觸情緒,這就是幹預中難得進入的境界。假以時日,她會慢慢恢複的。”